末伏,是指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这时候气温高,雨水多,湿热交蒸,湿热邪气一旦入侵体内,很容易造成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因此末伏清补,以健脾益气为主。末伏是冬病夏治的末班车,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为三伏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末伏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1、饮食要清补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2、艾灸穴位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3、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注意!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
4、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请注意:吹空调要把握好“度”,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温馨提示
进入末伏,为了提高免疫力,改善相关症状,大家记得到东院区脉管科门诊贴三伏贴啊!另: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要做好防护,如有疾病出现或变化时,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及时门诊复查,以免延误诊治!
—END—气转冷,进入下肢缺血的高发期,温馨提示您,如出现下肢发凉怕冷,憋胀疼痛,请及时就诊或复诊,以免延误病情,给身体带来大的伤害!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