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心磷脂是pangborn年从牛的心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抗原性的磷脂,并加以命名,其在哺乳动物心肌中含量最高,每个心磷脂分子包含4个不饱和的脂肪酸,极易氧化。抗心磷脂抗体(ACA)分子中的脂肪酸部分为其抗原性的必需成分;ACA与其它分子中带负电荷的磷酸二酯基团并不结合,而只与磷脂分子中的该成分起反应。近年Hotkko等研究发现,ACA仅与已氧化的心磷脂结合,而并不能与进行氧化的还原性的心磷脂类似物结合。Koike认为心磷脂与ACA的IgG结合需ACA的辅因子β2糖蛋白I(β2-GP1)的存在。Harris建立的ACA固相放射免疫法(RLA)所检出的ACA现认为是针对心磷脂与β2-GP1的复合体该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后经Loizou等改良成与放射免疫法效果相同而更为方便的ELISA法。由于该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定量、可检测抗体类及亚类、易于标准化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定量测定ACA的标准方法。

ACA是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kantibodies,APA)的成份之一。APA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其中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磷脂酸抗体(anti-phosphatidicacidantibody)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antibody)等。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实际是心磷脂和血浆蛋白β2糖蛋白I(β2-GP1)形成的ACA的复合物。免疫学分型有IgG、IgA和IgM三类,ACA的发生率男女无明显差异。研究证实,许多因素与ACA产生密切相关,常见的原因有: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硬皮病等;

(2)病毒感染:如腺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

(3)其它疾病:如支原体系统疾病等;

(4)口服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吩噻嗪等;

(5)少数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

一、概述

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也称为休斯综合征(Hughessyndrome),是一种以易栓症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血液系统的主要指征是静脉血栓(37%)或动脉血栓(27-49%)、血小板减少(30-38%)、妊娠并发症(55-74%)、神经系统病变(66%),以及因为上述循环系统的病症引起的心脏(27%)、肺部(20-30%)或皮肤(40%)的组织损伤。其他APS诱发的临床症状包括肾上腺血管血栓引起的Addison’s病、肠道血管阻塞引起的肠坏死、肝静脉血栓导致的Budd-Chiari综合征和肝脏脾脏缺血性梗死。

APS是免疫介导的凝血病变,是最常见的获得性高凝状态。APS患者中,82%是女性,18%是男性。约10%的APS病例呈现家族聚集性。

APS可分为原发性APS(pAPS)和继发性APS(sAPS)。两者都以相同的血液系统免疫应答反应为特点。但是,对于sAPS而言,异常的免疫是疾病演进过程中的继发形式,最常见的是与风湿性疾病(如SLE)相联系。约1%的APS患者表现为APS最极端的形式,即恶性APS(cAPS),它以危及生命的多器官衰竭为特征。

二、临床表现1血栓形成

抗磷脂综合征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栓形成,可以发生在动脉,也可在静脉。其中最常见的是反复深静脉血栓、包括肾,视网膜和下腔静脉血栓,但对患者威胁更大是动脉血栓。在ACA阳性的SLE患者组织病理中发现非炎性阻塞性血管病变呈节段性,病变严重。心肌内动脉有纤维性血栓形成,并引起心肌梗塞,毛细血管和小动脉被纤维性物质阻塞,这些病理改变很可能都是抗磷脂抗体作用的结果。

2胎儿妊娠丢失

ACA(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的孕妇在妊娠早期易反复流产,在妊娠中,后期易发生宫内胎儿死亡,特别是ACA-IgG水平中至高度升高者。Oshiro对检测过ACA且流产2次以上妇女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ACA阳性妇女发生宫内胎儿死亡是较妊娠早期流产更具特点的类型。而Lockshin等的研究揭示ACA能更早更敏感地预测自发性流产。

ACA引起胎儿死亡的机制可能为:

(1)ACA可引起子宫肌层内PG12水平下降,使胎盘容易发生梗阻而导致流产。

(2)ACA引起胎盘血管炎,致使胎儿氧供及营养不足而死亡。

(3)ACA作用于胎盘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胎盘血流量减少,致使胎儿窘迫、死亡。

3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是APS表现之一,抗磷脂抗体是直接针对细胞膜的抗体,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中30%抗磷脂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能激活血小板,使其聚集加速,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ACA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

(1)ACA与血小板内膜磷脂结合,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吞噬和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

(2)ACA促使血小板激活,从而易于形成血栓,同时血小板消耗性减少。

4其他临床表现

网状青斑是APS最常见的皮肤表现,约见于80%的患者,非脑卒中的神经系统表现常由小血管栓塞性疾病引起,可为精神紊乱或一过性缺血性发作。最近文献报道,ACA与神经精神障碍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中ACA阳性者,可表现为癫痫、偏头痛、暂时性脑缺血和一过性黑蒙、精神异常、偏瘫、脑梗死、中风等,某些非栓塞性神经疾病如舞蹈病、吉兰-巴雷(Guillain-Barre)综合征等亦与ACA有关。

三、APS的诊断

APS的诊断建立在至少满足一项临床标准(血栓病变或妊娠并发症)和一项实验室标准(血清或血浆样本检测到中,高滴度的抗体,且检测的时间间隔在12周以上)。抗体检验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IgG和/或IgM抗体(大于99%百分位值,ELISA)和抗β2糖蛋白1(β2-GP1)IgG和/或IgM抗体(大于99%百分位值,ELISA)。

根据年颁布的APS分类标准国际共识,抗心磷脂抗体的存在是APS诊断的血清学标准。ACA在APS患者中的阳性率可达60-90%,且持续存在超过12周。15-30%的sAPS患者可检出ACA。既往病史有血栓病变者中,ACA的阳性率为20-30%。

由于感染性疾病中也可检出到ACA,使其特异性轻微受限。如在梅毒、莱姆病或疟疾患者中均可暂时出现ACA,但并不需要辅助因子β2-GP1,意味着这些抗体的出现与APS并不相关。ACA阳性结果应于12周后进行再次检测,可确诊APS。持续高滴度水平的ACA是血栓病变和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子,例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可达80%。

四、抗β2糖蛋白1抗体

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是一种以β2-GP1(载脂蛋白H)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该抗原在年被描述为一种血浆蛋白,之后于年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分子特性加以鉴定。β2-GP1是抗心磷脂抗体与心磷脂结合的辅因子。

抗β2-GP1抗体是pAPS和sAPS高度特异性的血清学标记物,sAPS经常与胶原病并存。根据年修订的APS分类诊断标准,在原有检测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抗β2-GP1抗体的检验(在APS相关的所有可检验抗体中,抗β2-GP1抗体与APS的相关度最高),作为APS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之一。对于抗心磷脂抗体或LA阴性的APS疑似病例,抗β2-GP1抗体的检验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情况发生在3-14%的APS患者中。此外,抗β2-GP1抗体也是APS诱发的妊娠并发症(患病率约为6%)的生物标记物。抗β2-GP1抗体检验的阳性结果,应该在间隔至少12周后进行复查,以明确诊断。

抗β2-GP1IgG和/或IgM抗体在APS患者中的检出率是30-80%。它们可在50%无症状患者中检出的事实提示潜在的或可能的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而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可以通过早期预防避免发生的。另一方面,抗体的滴度与既往静脉血栓病变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IgM抗体与动脉血栓相关。对于SLE并发APS的患者,血栓的严重程度与抗β2-GP1抗体的滴度水平相关。

在支持APS的诊断上,联合检查抗β2-GP1抗体(特异性约为98%,敏感性约为60%)和抗心磷脂抗体(特异性大于85%,敏感性大于60%),可使血清学检出率接近%。

参考文献:YehudaShoenfeld等主编《自身抗体》

正常值范围:抗β2糖蛋白1抗体20RU/ml阴性≥20RU/ml阳性

抗心磷脂抗体12RU/ml阴性≥12RU/ml阳性

项目名称:抗磷脂抗体两项

标本类型:血清

样本要求:蓝帽促凝管

静脉抽血3ml

报告时间:每天接收标本,每周二、五下午出报告。

-,

崔佳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图片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24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