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数专家在既往哮喘防治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对「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进行了修订,以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水平,改善我国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本文章总结了此次指南更新的重点内容。
1、哮喘流行病学
哮喘患病率:我国14岁以上哮喘患病率为1.24%;20岁以上哮喘患者多达万,患病率为4.2%。
哮喘的控制现状:仍不够理想。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总体控制率为28.5%。其中参与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在年调查中哮喘控制率为39.2%,较年哮喘控制率28.7%明显改善。
版哮喘分期:将版指南中临床缓解期更改为临床控制期。具体见图1。
图1.版哮喘分期
2、哮喘诊断与评估
哮喘诊断标准:符合以下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图2.版哮喘诊断标准
哮喘评估的主要方法:新版指南介绍更详细,包括症状、肺功能、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过敏原检测(新增)、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新增)、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哮喘控制测试。
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新内容如图3:
图3.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新内容
3、哮喘的鉴别诊断
哮喘应注意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气道阻塞性病变等常见疾病相鉴别,此外还应与嗜酸粒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等疾病相鉴别,以上这些疾病在临床上都可以表现有哮喘样症状。
4、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脱离过敏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基于控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哮喘治疗和管理策略。见图4。
图4.基于控制水平的哮喘治疗和管理策略
版哮喘患者长期(阶梯式)治疗方案:推荐ICS-福莫特罗为首选缓解药物,且1级哮喘即推荐ICS-福莫特罗。见图5。
图5.版哮喘患者长期(阶梯式)治疗方案
成人和青少年哮喘初始治疗推荐方案:对所有患者,均不推荐仅SABA而无ICS的治疗
表1.成人和青少年哮喘初始治疗推荐方案
调整治疗方案:主要根据症状控制水平和风险因素水平等,按照哮喘阶梯式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调整,以获得良好的症状控制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
图6.升级治疗方式和降级治疗原则
5、重度哮喘
重度哮喘定义:统一称为「重度哮喘」,区别于哮喘发作病情为重症。通常是指在过去的1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级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重度哮喘的评估及表型见图7。
图7.重度哮喘的评估及表型
重度哮喘治疗:包括教育和管理、去除诱发因素和治疗合并症、药物治疗、支气管热成形术。药物治疗方面,重度哮喘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大剂量ICS,且LABA、LTRA、LAMA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6、特殊类型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治疗原则:很少需要口服激素治疗,对于气道炎症严重的CVA或ICS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升级治疗,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或短期使用中低剂量口服激素治疗;经验性治疗:临床上无法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慢性咳嗽患者,无提示其它慢性咳嗽病因的特征,可考虑按CVA进行经验性治疗,但治疗无效时需进一步检查。
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的治疗:控制鼻部疾病、LTRA治疗均有助于阿司匹林性哮喘症状的改善。当有临床需求需要使用NSAIDs药物时,建议考虑使用COX2抑制剂。
妊娠期哮喘:从妊娠早期补充适量维生素D可减少哮喘高危后代的儿童期哮喘、发作性喘息的发生。
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O):是临床上对同时具有哮喘和慢阻肺特征的一种描述性用语,包含了哮喘和慢阻肺不同的临床表型,患病率约为15%-20%,推荐联合应用ICS-LABA-LAMA治疗,同时包括停止吸烟、肺康复、疫苗接种、合并症的治疗。
7、哮喘的患者教育和预防
患者教育包括依从性和吸入技术、哮喘常识、自我监测和管理、医务人员的定期评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新增)。哮喘的预防包括营养、避免过敏原和污染物暴露、药物、微生物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
8、总结
以上是对《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更新要点的整理。新指南较旧指南内容更全面,也更新了一些概念,对临床上的哮喘防治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3(12):-.
温馨提示:由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zz/1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