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孩子发烧,家长可别大意有一种病,可能影


 春天,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日渐增多,甚至对症治疗后,患儿依然出现高烧不退,同时伴有皮疹、结膜充血、口唇干裂、草莓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实,这可能不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而是近年来越来越被人   什么是川崎病?这种疾病有什么危害?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一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玄春花。

幼儿发烧,有可能是川崎病

  近日,一岁半的患儿小雪(化名)因精神差、发烧,家长以为是感冒,就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无效后带小雪到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玄春花接诊后,考虑到目前是呼吸道感染高发期,又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患儿做胸部CT检查,结果发现符合气管炎CT的表现。接着,玄春花为患儿进行查体,发现其结膜充血、口唇干裂,身上不同地方都出现了红色皮疹。虽然患儿发热时间未超过5天,但是玄春花结合患儿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是否存在川崎病的可能,遂将其收入院进行治疗。入院当日医务人员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成立,随即按川崎病治疗方案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及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由于诊断明确、治疗得当,小雪入院第三天的体温已经完全正常,精神状态也一天天好了起来,心脏B超显示也没有出现冠脉损害,住院一周就顺利康复出院。   玄春花介绍,川崎病的症状之一为发烧,由于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发烧症状,且家长对川崎病认知较少,因此容易忽视川崎病的可能性。川崎病又被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身上。该病容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如并发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等,甚至在恢复期中也可因缺血性心脏病引发猝死。目前川崎病引起的心脏病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因。因此,小孩出现发烧症状,家长不可放松警惕。》》》下拉查看详细科普介绍

出院后,对川崎病患儿规范化随诊是关键

  “川崎病近年来有高发趋势。”玄春花说,医院共接诊4名川崎病患儿,年龄最小的为2个月16天,患儿均表现为发热、过敏性荨麻疹,在入院后24-72小时内明确诊断,现均已治愈出院。回访发现,孩子一般情况良好,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目前,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针对川崎病患儿开展了规范化管理,内容涉及疾病的识别、治疗、护理宣教及出院后随访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降低川崎病对患儿的远期影响。“对一些反复发热的就诊患儿,临床医师进行早期识别,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时完善辅助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在发病后的5-10天内及时应用免疫球蛋白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玄春花介绍,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完全川崎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即使发热时间未超过5天,典型症状不明显,也要警惕不完全川崎病的情况,但需要动态观察临床指标的变化。由于川崎病会导致患儿出现机体高凝状态,引起组织脏器栓塞,医务人员就此加大了宣教力度,指导患儿正确口服阿司匹林及双嘧达莫药物以起到抗凝作用,告知患儿家长一定保证患儿足量的水分摄入。   只要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大部分川崎病患儿就能实现预后良好。“出院后的管理对川崎病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否则孩子成长过程中仍可能存在猝死的危险。”玄春花强调,许多家长在患儿出院后就不再进行检查,但川崎病带来的危害可能会伴随孩子终生。该院医务人员在患儿出院时,不仅会告知其家长应如何用药、护理,还会定期通知患儿来院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川崎病患儿应每年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脏冠状动脉的情况,这是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好的办法。同时,我们建议患儿应避免剧烈体育运动,终生随诊。”

科普

 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发高烧5天及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这点是必备的症状,此外同时出现以下5条症状中的4条即可确诊:1.在急性发热早期,手足皮肤硬性肿胀,发病9~10天后手指(脚趾)端脱皮;2.发热同时或发热后不久,全身皮肤可见多形性皮疹,无水疱或结痂;3.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或流泪;4.口腔黏膜充血,唇红、干燥、皲裂、出血或结痂,舌乳头突起呈杨梅状或草莓状;5.颈部淋巴结肿大。 而不完全川崎病,可能缺乏其中的一些典型临床特征,除了要了解孩子的病史,还要依赖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沉、CRP、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心脏彩超的动态变化来做进一步确诊。。

本文刊登于.4.17《聊城日报·健康周刊》推荐阅读: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开展首例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镜手术孩子耳朵不对劲儿?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提醒:小儿外耳畸形,应尽早干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yy/69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