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品牌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7250532.html李女士吃完口味虾的第二天发现身体不太对劲,全身肌肉酸痛,走路有困难,尿液呈酱油色。于是,她赶医院急诊科就诊。
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的肌酶升高,转氨酶升高,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收住肾内科。住院治疗10余天后,李女士痊愈出院。这是今年9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第4例食用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
那么,横纹肌溶解到底是什么病呢?吃龙虾为什么会引起横纹肌溶解?医院肾病内科主任黄映红为大家解答。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又称为肌红蛋白尿症,是指尿中出现大量的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会直接损害肾小管的表皮细胞,也会造成肾脏血管收缩,还容易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
患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
横纹肌溶解症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损伤,常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常见的原因有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高热、感染、某些降血脂药物、蜂螫、毒蛇咬伤、电击、过敏、全身痉挛等。
吃龙虾为什么会引起横纹肌溶解?
年,卫生部曾表示横纹肌溶解症和小龙虾相关。不过,具体原因仍存在争议。吃小龙虾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但概率较低,而且吃其它水产品也同样可能出现这个症状。
有人认为:洗虾粉是主要致病原因。洗虾粉由工业强酸“草酸”构成,草酸(乙二酸)或其代谢物可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衰竭。然而,草酸在食物中广泛存在,如果短时间内吃下大量草酸,因其本身有腐蚀性,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而目前相关的患者并无典型消化道症状。
也有人认为,龙虾体内带有很多重金属或者毒素。饲养龙虾最好的环境就是污水,且污水中重金属、细菌太多,龙虾的甲壳、头部和腮部是积蓄污染物最多的地方,尤其是虾头部分,易潜伏细菌、寄生虫如肺吸虫囊蚴(幼虫)等。有时饲养者还会使用“水产促长剂”,包括各种性激素、生长激素、喹乙醇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但这一结论尚未经有效的科学研究证实。
据文献报道,横纹肌溶解症从年首次发现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该病在波罗的海地区、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均有发生,多与食用水牛鱼、淡水鳕鱼或小龙虾等食品有关,但病例发生数很少。科学界认为,其致病因素是一种对热稳定、溶解于正己烷的非极性毒素,并非活的致病微生物。
同桌吃龙虾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病,也不是吃得最多的人病情最严重。比如前面提到的李女士,仅仅吃了不超过6只,另外两位同伴吃得更多,身体却毫无异常,说明这和患者的体质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虽然暂时也没有足够证据说明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有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然而我们认为,吃龙虾至少是横纹肌溶解的诱因之一。致病的原因可能是龙虾养殖、清洗或者烹制等环节出了问题。准确的病因还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专家提醒
一旦食用龙虾等特定食物后短时间内出现肌肉酸痛、尿色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经过补液、碱化尿液、降酶、护肾等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严重的甚至需要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
那么我们平时食用龙虾需要注意哪几点呢?
1.最好购买人工养殖的龙虾。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龙虾,不要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也不要购买非养殖的龙虾。如洪水期间接触江水,未进行有效防护还存在感染血吸虫的风险。
2.应反复用清水换洗。将买来的龙虾放在干净水体中养殖,不断换洗,直到水体较为清澈。
3.确保完全熟透,避免感染寄生虫。千万不要生吃或食用未熟的龙虾。可先用油炸再清炒,水煮也应保证10分钟以上,达到高温消毒效果。
4.不吃头部,不吃死虾。根据媒体报道,烹调后的龙虾如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很可能是死虾。
5.进食有度。一次大量进食龙虾可能存在诱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丰富的嘌呤核苷酸,多吃还会诱发痛风。如果再搭配啤酒更会导致尿酸迅速增高。
6.如条件许可应先做食物过敏原测试,过敏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吃龙虾。
欢迎通过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yy/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