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几个小问题的
中医答案
问题:
荨麻疹的治疗有没有规律可循,是否有核心病机?临床应该如何把握?从临床上来看,白天发疹、夜间发疹有没有临床意义?遇冷发疹、遇热发疹有没有临床意义?胆碱能性的荨麻疹如何治疗?蛋白栋性的荨麻疹需不需要中药治疗。
首先弄明白几个关键问题:
1.荨麻疹临床表现的风团、瘙痒,在皮肤科的局部辨证中属于什么?
2.卫是什么,如何形成?
3.风是如何区分的,风邪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
风团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是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增加所致,那么渗出物是如何消失的,是通过毛细血管周围的毛细淋巴管重新回到血液循环,也就是说,渗出物是血的一部分。其流动性很快,发无定处,这符合水的特点,而不是局部浸渍的湿邪;“痒为泄风”,故风、水是其基本的特点,而且是个消失很快的水。
2
卫是与营相对应的,营卫营血、卫为卫气,这是气血气血层面的区分,营属阴,卫属阳,故有营阴、卫阳的区分,这是阴阳层面的。因此,卫就是卫阳,有卫外的功能,岂有卫气、卫阳的区分?从其来源来看,有三种说法,一为卫出上焦,就是肺卫(其实是靠肺的输布),一为卫出中焦,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部分化生营血,浊的部分化生卫气,一为卫出下焦(其实是靠肾阳的温煦)。因此,临床的卫外不固应定义在中焦。卫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夜归于五脏,受五脏血的涵养,故白天加重的多从气分治,夜间加重的多从血分治。
3
风的分类:风有风淫、风邪、伏风、化风之分,风淫为自然界之风;风邪为可引起发热的以风为主要表现的归类为风(也就是病毒微生物,其表现为发热、恶风、汗出(风性开泄));化风为自身阳气抵抗外邪所形成的以风为临床表现的(荨麻疹样血管炎可以有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这个免疫复合物是外来抗原侵袭人体,人体抵抗后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而且这个复合物一旦产生,就会不断的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是这种情况,目前任何一种病因都无法解释这个新形成的病因,因为它是内在的,由自身阳气抵抗产生的一种新的病因,由于阳气抵抗,因此从阳化热,多为热性。);伏风为风淫停留体内伏而缓发,或疾病没有治愈,伏而复发(慢性荨麻疹或人工荨麻疹多属于此)。
上述问题弄明白了,那么临床如何治疗,应该辨病治疗,每一种荨麻疹都是单独的一个疾病,有着自己的核心病机和传变。
1
第一种:平常怕冷风吹,一吹就起风团,这是风淫,由于卫阳不振,抵御外淫的能力差,因此,应以振奋卫阳为主,由于卫出中焦,故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个人意见:这个方子有黄芪、还有桂枝汤的成分,故现代很多医家应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有很好的疗效),如阳气虚甚,可考虑加附子(治从下焦)。
2
第二种:平素一遇热就发荨麻疹,或者热后搔抓起红痕(人工荨麻疹),风团色红或片状,我们这时候要考虑到风邪(伏风)的特点,风伤血,因此要从血分论治,凉血疏风(犀角地黄汤加疏风药),此时可以看舌苔,如有白苔,伤在气分,同时应用血分药,防止伤血;如舌红无苔,可以不用气分药,当然如果病程较长,血分伤的久酌加养血药(多从肝治,因风气内通于肝,肝为血脏),此时可用当归饮子配合凉血药。
3
第三种:如果一个荨麻疹患者,发热、伴有咽部不适,风团成片状,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增加,这时如按西医诊断为荨麻疹样血管炎。中医可以考虑化风(自身阳气抵抗所以发热,临床表现为风邪和热邪的特点),我们知道,荨麻疹样血管炎可以出现肾脏的损害,也就是这个化风(免疫复合物)可以出现传变攻击肾脏,因此,尽可能的清除化风(免疫复合物)就会防治肾脏损害。仍以凉血清化风为主,往外透散,如果此时出现恶寒怕冷,说明阳气被郁,可以加麻黄宣阳气。(荆防方加麻黄)
4
对于胆碱能性荨麻疹,由于其表现为热后加重,情绪紧张加重,喝热饮料和运动后加重,如考虑为阳气亢盛,治疗应该衰阳气,故仍以犀角地黄汤为主。紧张加重和中医情志有关,五脏均藏神故称五神脏,在脏腑里,和血有关的是心和肝,故紧张考虑从心论治(心主血脉),可加清心火的药物。
5
蛋白胨性荨麻疹急性发作,可以在几天内自愈,属于一过性,故不予中药治疗。
6
关于风团的问题,这是水,我们上文已经论述过,而且是血中之水。“血不利则为水”,但由于水邪消失太快,而且通过血分的治疗,水就会消失,所以不考虑水,只治疗血分。(毛细血管不扩张,就不会渗出了)。
通过不同类型的荨麻疹的分类,把每一个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我们就会找到他的病机,把握住治疗方向。
长按成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