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病例丨9个月内4次急性心梗,她到底怎么了


一位50岁女性患者,在9个月的时间内接连发生4次急性心肌梗死,两次置入支架。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频繁心梗?近日,《HEART》杂志上报告的这则病例,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吧。

病例概况

  患者,女性,50岁,因下后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入院。冠脉造影发现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RCA)急性闭塞。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顺利,无并发症。病史包括哮喘、高血压和慢性鼻炎。

  3个月后,该患者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入院。冠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局灶性狭窄。压力导丝评价诱发出严重的冠脉痉挛。在冠脉内给硝酸盐药物后,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为0.71,再置入一枚支架。

  6个月后,患者再一次因NSTEMI入院。再次冠脉造影发现支架通畅,但RCA远段重度痉挛,给予硝酸盐后缓解(图A、图B)。4天后,患者又一次发生NSTEMI,又一次入院。医生认为不宜再次造影,采用血管舒张药治疗,后予以出院。

  然而,出院后第2天,她在院外发生一次室颤,心脏骤停,幸而被成功复苏,抢救了过来。脑部CT检查没有神经损伤的证据(图C)。在植入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之前,给她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图D)。

  她的嗜酸粒细胞数值一直较高,峰值达1.78×[正常值:(0.02~0.5)×]。抗核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

问题

  她多次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室颤,原因是什么?

  A.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进展

  B.变异型心绞痛

  C.吕弗勒心内膜炎

  D.冠状动脉血管炎

  答案

  D。

解析

  该患者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鼻窦炎(图C上双侧额窦有明显的粘膜增厚)、哮喘病史,有短暂肺浸润的X线证据。以上这四个因素满足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诊断标准,该病以前被称为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vasculitis)。

  患者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证据,多次冠脉造影显示出动态血管痉挛,冠状动脉平滑。

  变异型心绞痛一般并不引发心肌梗死,血管舒张药常常治疗有效。但该患者在药物联合治疗后仍然有症状。

  怀疑患者为吕弗勒心内膜炎,但她的CMR检查没有心肌炎或心内膜增厚的证据(图D)。

  EGPA是一种系统性的小血管炎,常常见于有迟发型哮喘、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心脏受累是患者致病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冠状动脉血管炎、心肌肉芽肿、嗜酸性心内膜炎和心包炎。ANCA常见于EGPA心脏受累及者,该患者的ANCA阴性。

关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属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表现

  EGPA可累及鼻窦、肺、皮肤、神经系统、心脏、胃肠道、肾脏等多个脏器,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目前认为,EGPA的发病机制为ANCA介导的血管壁损伤和嗜酸粒细胞浸润。ANCA介导的EGPA以肾脏受累为主,还可出现紫癜、肺泡出血、鼻窦炎等,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而嗜酸粒细胞浸润介导的EGPA以肺部受累为主,心脏受累(如心包炎和心肌病)、胸腔积液和发热的发生率更高。

  EGPA自然病程可分为前驱期、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期和血管炎期,但不是所有EPGA患者均会经历3个分期,且分期没有明显的界限,可同时出现喘息、嗜酸粒细胞浸润和血管炎的表现。

  EGPA心脏受累严重者预后差,是EGPA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50%。约27%~47%的EGPA患者可出现心脏受累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可出现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炎、冠状动脉血管炎、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及心包积液等。

诊断标准

  目前EGPA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分类标准(表1)。该标准中的第1条"哮喘"的真正含义是指哮喘样表现,包括喘息、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EGPA一旦确诊,需详细评估呼吸系统、肾、心脏、胃肠道和(或)外周神经等多器官受累情况。

  EGPA可分为局限型和全身型两种。满足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6条标准中的至少4条,且仅有肺部和呼吸系统受累(包括耳鼻喉)的EGPA患者,称为局限型EGPA。若满足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6条标准中的至少4条,有至少2个及以上脏器受累者,则为全身型EGPA。局限型EGPA可以转化为全身型EGPA。

治疗

  EGPA的治疗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受累的器官、病情是否活动等因素。参照全球最新的EGPA诊治专家共识年版中的22条推荐标准,活动期全身型EGPA定义为新出现或复发或恶化的EGPA[不包括哮喘和(或)耳鼻咽喉部表现],需要添加或增加激素用量和(或)添加或更换其他免疫抑制剂。参照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年版,活动期局限型EGPA的定义为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加重,并伴有呼气峰流速下降和(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

  EGPA患者的预后与最初治疗方案相关。制定治疗方案前要先进行5因子评分以评估是否存在预后不良的因素。5因子评分中,0分:EGPA患者可使用激素控制症状;≥1分:建议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总体治疗方案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缓解的定义为临床表现[除外哮喘和(或)耳鼻喉部表现)]消失。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诱导缓解治疗的疗程目前尚无定论。病情达到缓解后,维持治疗推荐使用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维持治疗疗程尚无定论,年全球EGPA诊治专家共识推荐的治疗时间为疾病达到缓解后至少24个月。

来源

1.IainMactier,JonathanRDalzell,DavidCarrick.Recurrentmyocardialinfarctionina50-year-oldwoman.Heart.

2.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1(7):-.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柴明霞┆制版吴佳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ss/61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