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风湿病中应用专家共识上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具有广泛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是风湿性疾病的基础治疗药物,在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应用。

GC长期应用会导致身体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反复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青光眼或白内障,特别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等,严重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因此,充分发挥GC的治疗作用,而把其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一直是儿童风湿病医师所追求的目标。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用药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启动了GC在治疗风湿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的制定工作。

常用的GC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短效制剂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作用时间8~12h;中效制剂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曲安西龙,作用时间12~36h;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作用时间36~54h。由于儿童风湿性疾病GC治疗疗程较长,应注意保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避免使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较大的长效GC。对有肝功能损害的患儿建议使用泼尼松龙或者甲泼尼龙(E)。

各种GC之间换算及效应见表2。

表2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比较

药物

水盐代谢(比值)

糖代谢(比值)

等效剂量(mg)

血浆半衰期(min)

作用持续时间(h)

氢化可的松

1.0

1.0

20.00

90

8~12

可的松

0.8

0.8

25.00

30

8~12

泼尼松

0.8

4.0

5.00

60

12~36

泼尼松龙

0.8

4.0

5.00

12~36

甲泼尼龙

0.5

5.0

4.00

12~36

曲安西龙

0

5.0

4.00

12~36

地塞米松

0

20~30

0.75

36~54

倍他米松

0

20~30

0.60

36~54

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的比值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

按照原国家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针对成人大剂量GC是指相当于泼尼松1.0mg/(kg·d),中等剂量是指0.5~1.0mg/(kg·d),小剂量是指0.5mg/(kg·d),长期维持剂量为2.5~15.0mg/d。GC冲击治疗通常是指甲泼尼龙15~30mg/(kg·d),静脉滴注,连用3d为1个疗程(应5d),可根据病情重复2~3个疗程。

GC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其剂量和疗程相关。长期、大剂量或不规范使用GC,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在儿童风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预防库欣综合征、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类固醇性糖尿病、高血压、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以及生长延迟等。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建议在应用GC治疗期间,补充维生素D~U/d和钙剂0~1mg/d,长期使用GC者应定期(每6~12个月)监测骨密度,对有骨密度严重下降、既往有脆性骨折史者建议加用双磷酸盐对抗骨质吸收。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时应充分除外各种感染,特别是结核、真菌等,同时密切观察有无高血压、应激性胃溃疡出血、血糖升高以及眼损害等并发症。在应用GC的同时力争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的程度,改善风湿性疾病患儿的预后。

应强调的是,GC虽为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基础治疗,但改变风湿性疾病病情和预后的根本治疗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应根据不同疾病和病情选择不同免疫抑制剂,必要时应用生物制剂。本共识只针对风湿性疾病需要应用GC时,提出GC应用中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本共识涵盖IgAV、川崎病、儿童系统性血管炎、JIA等内容,本文仅就IgAV部分展开,感兴趣的读者可订阅中华儿科杂志年第3期。

IgAV

IgAV又称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purpura,HSP),是儿童期最常发生的系统性血管炎,发病率为(8~20)/10万,占儿童血管炎的49%。IgAV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可触性皮肤紫癜,伴或不伴腹痛、胃肠出血、关节痛、肾脏损害等症状。多数呈良性自限性过程,胃肠道损伤和肾损害为IgAV严重的并发症,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50%~75%,严重者出现肠出血、肠梗阻、肠穿孔及肠套叠,甚至可危及生命。有20%~60%的IgAV患儿出现肾损害症状,其中80%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尿,20%表现为急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尽管仅有1.8%的IgAV患儿发生持续性肾损伤包括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肾病范围的大量蛋白尿或肾炎综合征,但不同临床表型发生持续性肾损伤比例不一。儿童IgAV的治疗目标包括改善急性症状、减少短期并发症(如需外科手术治疗的腹部并发症)、预防慢性肾衰竭。

1.GC治疗IgAV的适应证:

GC适用于IgAV伴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肠出血等)、关节痛及关节炎、血管性水肿、持续性肾损害及表现为其他器官的急性血管炎。目前认为GC对IgAV胃肠道及关节症状有效,早期应用GC能有效缓解腹部及关节症状,明显减轻腹痛,提高24h内的腹痛缓解率,可能减少肠套叠、肠出血的发生风险(B)。对腹部症状严重的患儿早期应用GC是有益的,有可能降低外科手术发生风险(B)。但应注意IgAV腹痛时应用GC治疗可能掩盖腹部的病情变化,使用时应严密观察肠套叠、肠穿孔、腹膜炎等急腹症症状和体征(D)。早期应用GC不能阻止IgAV患者肾病的发生(C),也没有证据提示GC能预防IgAV的复发(C),但早期应用GC能有效改善肾脏症状(A)。

有腹痛症状者推荐采用口服泼尼松治疗,1~2mg/kg(最大剂量60mg),1~2周后减量。胃肠症状较重者(持续腹痛、肠出血、肠系膜血管炎、胰腺炎等)不能口服患儿、关节炎、血管性水肿及其他器官的急性血管炎病情较重者推荐静脉使用GC:推荐使用短效GC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5~10mg/(kg·次),根据病情可间断4~8h重复使用;也可使用中长效GC甲泼尼龙5~10mg/(kg·d)。急性器官血管炎病情严重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可达15~30mg/(kg·d),最大剂量0mg/d,连用3d,必要时1~2周后重复冲击3d,严重症状控制后应改口服GC,并逐渐减量,总疗程推荐2~4周(D)。

2.GC治疗IgAV肾炎(IgAVN)的推荐:

尚无随机对照试验(RCT)对GC治疗儿童IgAVN的确切疗效进行评价。请参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专家共识。

(1)孤立性镜下血尿或病理Ⅰ级不建议GC治疗。

(2)中度蛋白尿(25~50mg/kg)或病理Ⅱb、Ⅲa级,血清白蛋白水平25g/L,建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基础上口服GC治疗,泼尼松0.5~1.0mg/(kg·d)[甲泼尼龙0.4~0.8mg/(kg·d)],晨起顿服,4周后减量,疗程3~6个月,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3)肉眼血尿伴肾病水平蛋白尿(50mg/kg)、肾病综合征或病理Ⅲb、Ⅳ级,血清白蛋白水平25g/L,建议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序贯口服泼尼松1.5~2.0mg/(kg·d)[甲泼尼龙1.2~1.6mg/(kg·d)],晨起顿服。4周后减量为隔日顿服,疗程6~12个月,同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4)急进型肾炎或病理有大量新月体、重度系膜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血管襻坏死者或病理Ⅳ、Ⅴ级,建议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重复1~3个疗程,后序贯口服泼尼松1.5~2.0mg/(kg·d)[或甲泼尼龙1.2~1.6mg/(kg·d)],晨起顿服。4~8周后减量,疗程12~18个月。

(5)除新月体型IgAVN伴肾功能迅速恶化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30ml/(min·1.73m2)及病理Ⅵ级的患儿,不建议应用GC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出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用药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风湿病中应用专家共识(上)[J].中华儿科杂志,,56(3):-.DOI:10./cma.j.issn.-..03.

风湿界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ss/23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