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

医院

“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恢复到从前。”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医生办公室里,即将出院的王先生(化名)止不住地感谢黄华云、李冬辉医疗团队。

一周前,贵州来长务工的王先生感冒咳嗽后出现了四肢麻木,自觉手上和脚上像戴了手套袜套一样,双腿无力,行走艰难,逐渐加重,进而出现胸闷,他以为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当即前往医院骨科就诊。骨科医生接诊后,判断患者并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便将患者转诊到神经内科就诊。当天神经内科李冬辉副主任医师接诊了患者,她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后,告知患者可能是患了吉兰巴雷综合征。

王先生和妻子当时一脸懵,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个病。在李冬辉的耐心解释下,王先生对病情有了一些了解。由于病情重,李冬辉建议患者尽快入院治疗。入院后,通过肌电图、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等,确诊了王先生就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经过5天的对症治疗,王先生觉得身体状况基本恢复正常,所以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神经内科黄华云主任介绍说,吉兰巴雷综合征为疑难少见病,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通过早诊早治,约85%的患者可获得比较好的恢复、甚至痊愈。和它相似的一种病,是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已被国家纳入罕见病目录。

年11月,医院成为浙大二院罕见病诊疗中心长兴分中心,少见及罕见病诊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1至3月,共收治重症肌无力患者3例(罕见病)、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1例(罕见病),视神经脊髓炎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1例(罕见病)。下一步,还将对已发现确诊的这例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家系调查,以期使该家系通过干预降低遗传概率达到优生优育目的,降低家庭及社会负担。

神经内科主任黄华云在和平随访罕见病患者

罕见病,又称为孤儿病,是指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通常指的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之间的疾病。全球已知罕见病有多种,其中约80%为遗传性疾病,且有很大一部分为生命威胁性疾病。这些疾病虽然单个病种的患者人数不多,但总体加起来却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

罕见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它更是一个涉及伦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复杂问题。由于罕见病的发病率低,很多医生对此了解有限,导致诊断困难。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许多罕见病患者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生命威胁。

近年来,社会对罕见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ss/134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