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医生24小时接听电话,家属深受感动,医患双向奔赴让5岁男孩


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丽娜见习记者许紫莹通讯员沈文礼

2月5日是大年初五,在大部分人闲适休假时,医院的1号楼隔离病区医疗组组长王美华主任已经开始了忙碌的诊疗服务工作。春节前的这轮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就承担了封控区、管控区、隔离点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每天都有“大白”们值班。

这天一大早,5岁的小凡(化名)在家突发高烧,精神萎靡,住在封控区、尚在隔离的他经急救车闭环送往医院。

到院时,小凡身体滚烫,体温高达39.8℃,情况危急。王美华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达到2.5万/μL(参考范围4千-1万/μL),C反应蛋白高达mg/l(参考范围:小于10mg/l),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性发热。

王美华立即为小凡制定了抗菌素和退热治疗方案。

“小孩高热,具体感染源不明确,需进一步治疗观察,有什么情况随时和我联系,我24小时在线!”王美华嘱咐小凡爸爸。

在医院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对小凡爸爸来说都显得那么漫长。小凡反复高热,第一天晚上还三次鼻出血,陪伴在侧的小凡爸爸心里越来越焦急,心理防线崩溃时就会给王美华打电话询问。

王美华自己也有一个跟小凡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她深知孩子生病后父母的担心和忧虑。因此,无论多晚、多累,只要小凡爸爸的电话拨进来,她都会第一时间接通,耐心地回答他各种问题,并指导他如何对小凡进行护理和观察。平均下来,王美华每天晚上至少接小凡爸爸的两通电话。

白天,王美华也经常在查房时到小凡病房询问、查看病情,关心父子俩的生活起居。就这样,在她一点一滴的关怀下,小凡爸爸和王美华团队建立了充分的信任。

△:王美华为患者查房

2月7日,小凡的病情有了新的变化,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充血、颈部皮疹接连出现,王美华立即联系儿科专家姜秋泉主任医师会诊。随着症状的显现,姜秋泉主任凭借专业能力和多年经验,明确诊断:小凡患的是川崎病。

川崎病?难治吗?有风险吗?小凡爸爸第一次听说这个疾病,吓得坐立难安。

所谓川崎病,又名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多见于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常见于1到3岁的孩子。川崎病的病因不明,无法预防,症状和感冒很相似。临床多表现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

川崎病是免疫系统的紊乱,要在确诊后,迅速注入人免疫球蛋白。

在明确诊断后,王美华立即与小凡爸爸进行了沟通,安抚他的情绪,本想劝解他、打消他的顾虑。但让王美华没想到的是,小凡爸爸对她说:“这几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我给你打的电话,你一个都没有落下,我们相信你,王主任!”

2月9日,小凡家所在的小区解封,家人催着小凡爸爸将医院治疗。但这几天以来医护团队的专业和用心,让小凡爸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和爱人商量后,医院治疗。“把孩子交给王主任他们,我放心。”小凡爸爸说道。

2月11日,反复高烧了6天的小凡体温开始下降,逐渐趋于正常。第7天,小凡慢慢有了精神,胃口也变好了很多。2月13日,医生为小凡做了相关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他可以出院了。

△:图片出院当天,小凡爸爸给王美华发来的感谢短信

这场特殊时期的艰难守护,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相互信任下,收获了圆满结局。

王美华说:“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让我们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再苦再累也值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ss/116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