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心衰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多,慢性肾脏病(CKD)合并心衰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肾综合征的患者只会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年5月29日,在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肾脏内科丁巍医生就如何防治心肾综合征做了报告。本文围绕心肾综合征的分型、机制、毒素积累以及治疗进行介绍。
心肾综合征的分型
目前心肾综合征分为5个亚型:1型,急性心肾综合征,由急性心衰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KI);2型,慢性心肾综合征,由慢性心衰导致的进展性CKD;3型,急性肾心综合征,由AKI导致急性心衰;4型,CKD导致慢性心衰以及CKD进展;5型,继发性心肾综合征,因全身型损伤(如脓毒症和/或感染性休克)导致的急性心肾损伤。总的来说,根据作用方向,可将心肾综合征分为心脏影响肾脏(1型和2型)、肾脏影响心脏(3型和4型)以及全身型(5型)。
丁医生指出,虽然心肾综合征的名称和分型目前较为合理,但依然有不足:首先,患者情况会比较复杂,多型常常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体,如急性和慢性互相转化,5型的急性发作型等;其次,心肾综合征发生在潜在心血管或肾脏疾病的基础上,有时候较难分清因果关系,特别是慢性型(2型和4型);最后,某些新因素导致的疾病,如造影剂肾病还不能明确划分至哪一类,存在部分争议。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心肾综合征的主要机制共有三种:
第一,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来看,低心输出量和/或静脉回流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第二,交感神经兴奋和/或触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
第三,其他因素加速心衰和CKD,例如局部和全身性炎症、代谢改变与营养不良、贫血、矿物质和骨异常。
4型心肾综合征,也就是CKD导致心衰的情况在临床上更为常见。因此,丁医生着重介绍了4型心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在CKD1-2期,由于患者无任何症状,此时可能对心脏造成一定损伤。当CKD进展至3-5期时,会有许多并发症,例如贫血、尿毒素清除不充分、钙磷代谢紊乱、容量负荷过多、慢性炎症等,引发血管钙化、血脂紊乱、内皮增生等问题,最终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毒素与心肾综合征
肾功能不全,会造成毒素蓄积,从而影响包括心脏和肾脏在内的各个器官。
氧化三甲胺(TMAO)是一种由肠道菌群转化磷脂酰胆碱、甜菜碱和肉毒碱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被认为与全身炎症相关,可作为CKD3-5期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TMAO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若患者肾功能下降,TMAO会在体内蓄积,可引起血栓、血管炎症等情况,最终会引起肾脏纤维化,从而进一步降低TMAO的排泄率,形成恶性循环。
心肾综合征的治疗
因目前尚缺乏有关心肾综合征患者的特异性研究,治疗建议主要为干预基础疾病。1型和2型患者主要针对心衰;3型和4型患者主要针对肾脏疾病;5型则主要治疗基础疾病,如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或血管炎。
4型心肾综合征在临床上更常见,其治疗主要包括:
首先,要对CKD和慢性肾衰竭进行治疗,分为一般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在一般治疗方面,有药物治疗、心脏和肾脏的康复治疗以及肾脏替代治疗。而并发症治疗主要是针对心肾综合征引起的各项并发症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包含了β受体阻滞剂、ACEI、ARB、ARNI、EPO、铁剂以及新型靶点药物如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可能是今后心肾综合征药物治疗的主要药品之一,非常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