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血管炎 > 血管炎传染 > 干货全身主要韧带解剖起止点,一篇总
当前位置: 小血管炎 > 血管炎传染 > 干货全身主要韧带解剖起止点,一篇总
韧带: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可呈索状、板状或膜状。
韧带通常分布在关节的周围,有连接两骨及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可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位于关节囊外的称囊外韧带。有的与囊相贴,为关节囊的局部增厚,如髋关节的髂股韧带;有的不与囊相贴,分离存在,如膝关节的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内的称囊内韧带,被滑膜包裹,如膝关节内的交叉韧带等。
韧带和关节囊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损伤后极为疼痛。
二脊柱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1.前纵韧带
很坚韧,为人体中最长的韧带。上方起自枕骨的咽结节,向下经寰椎前结节及各椎体的前面,止于第1或第2骶椎的前面。
韧带的宽窄与厚薄各部不同,于胸椎部及各椎体前面的部分均较窄而略厚;于颈腰部和椎间盘前面的部分则相反,即较宽而略薄。
前纵韧带由三层并列的纵行纤维构成,浅层纤维可跨越3~4个椎体;中层者跨越2~3个椎体;而深层纤维仅连结相邻的两个椎体。它与椎间盘及椎体的边缘紧密相连,但与椎体上下缘之间的部分则连结较为疏松。可限制脊柱过度后伸。
2.后纵韧带
细长而坚韧,位于椎体的后方,椎管的前壁。起自第二颈椎体,向上方移行于覆膜;向下沿各椎体的后面至骶管,与骶尾后深韧带相移行。
韧带的宽窄与厚薄各部也不同,在颈椎、上部胸椎及椎间盘的部分则较宽;而下部胸椎、腰椎和各椎体的部分则较窄。
其浅层纤维可跨越3~4个椎体;而深层者只连结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其与椎体的上、下缘之间则紧密相连,而与椎体后面的连结则较松,其间有椎体的静脉通过。
3.弓间韧带或称黄韧带
本身呈膜状,由弹力纤维构成,位于相邻的两个椎弓之间。上方起自上位椎弓板下缘的前面,向下止于下位椎弓板的上缘及后面。
韧带的前面凹陷,正中部有一裂隙,为静脉所穿通。其厚薄与宽窄各部不同,于颈椎部则较薄而宽;胸椎部者则较窄而略厚,其中以腰椎部者最厚。
此韧带有时发生肥厚,可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常发生在第4与第5腰椎之间。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并维持身体直立姿势
4.横突间韧带
连结相邻的两个横突之间,在颈椎部此韧带常缺如;胸椎部者常呈细索状;腰椎部者发育较好,呈膜状。
5.棘间韧带
较薄,连结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从棘突根部至其尖部,呈矢状位;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在腰部者则宽而厚,呈四方形;胸椎部者则窄而较长;颈椎部者则往往发育不佳。
6.项韧带
为三角形的弹力纤维膜。其底部向上方,附着于枕外隆凸和枕外嵴;尖部向下方,与寰椎后结节及下六个颈椎棘突的尖部相连;其后缘游离而肥厚,为斜方肌的附着部。
项韧带于四足类动物很发达,具有协助肌群支持头颈部的作用。在人类属退化结构,作用类似于黄韧带,与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有关。
7.寰枕前膜
其形态比较宽阔,连结枕骨大孔前缘与寰椎前弓上缘之间。韧带的前面中部,因有前纵韧带移行而变厚;其两侧略薄,多与关节囊相愈合。
8.寰枕后膜
较寰枕前膜薄而略窄,连结枕骨大孔后缘与寰椎后弓上缘之间。该膜的中部略厚;其前面与硬脊膜紧密相连;后面接头后小直肌;两侧移行于关节囊;其与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之间,围成一管,其内有椎动脉和枕下神经通过。
9.寰枕外侧韧带
连结寰椎横突的上面与枕骨的颈静脉突之间,有加强关节囊外侧壁的作用。
10.寰枢前膜
长而坚韧,位于两侧的寰枢关节之间,上方起自寰椎前弓的前面和下缘,向下止于枢椎体的前面。膜的中部因前纵韧带相移行而增厚。
11.寰枢后膜
薄而宽阔,位于寰椎与枢椎之间,连结寰椎后弓的下缘与枢椎椎弓上缘之间。其中部略厚,两侧有第2颈神经穿过。
12.寰椎横韧带
坚韧而肥厚,连结寰椎左右侧块的内侧面。前面微凹;中部略宽,有一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面,其与枢椎齿突后面的关节面相关节。
寰椎的椎孔,由此韧带分成为前、后两部:前部小,只有齿突;而后部大,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自韧带中部,向上、下方各发出一条纵行纤维束,前者称为上脚,其末端附着于枕骨大孔前缘。后者称为下脚,其与枢椎体的后面相连。此上、下二束纤维与寰椎横韧带共同构成寰椎十字韧带。
当暴力引起寰椎横韧带撕裂时,齿突则移向后方,从而压迫延髓引起严重的后果。
13.覆膜
位于椎管内,宽阔而强韧,自斜坡沿齿突及其周围的韧带后面下降,于枢椎体的后面移行于后纵韧带。其外侧与寰枢外侧关节的关节囊相愈合;前面连结寰椎十字韧带。
14.翼状韧带
为强韧的圆索状韧带,左右各一条,位于寰椎横韧带的上方。起自齿突尖的两侧,各自斜向外上方,止于枕骨髁内侧面的粗糙部。并分别与寰齿前、后关节囊及寰枕关节囊相愈合。可限制头部过度的前俯和旋转运动。
15.齿突尖韧带
为细小的索状韧带,位于两侧翼状韧带上缘之间,连结齿突尖与枕骨大孔前缘,并分别与寰枕前膜和寰椎十字韧带(上脚)相愈合。头部后仰时紧张;前俯时松弛。
16.骶尾前韧带
位于骶骨及尾骨的前面,为前纵韧带向下的延续部分,到达骶、尾骨的前面而终止。
17.骶尾后深韧带
为后纵韧带的延续部分,沿第5骶椎体和第1尾椎体的后面下降,于第1尾椎的下缘与终丝及骶尾后浅韧带愈合。
18.骶尾后浅韧带
为棘上韧带的延续部,自骶管裂孔的边缘,沿尾骨的后面下降。此韧带经过骶管裂孔的上方,几乎完全封闭该孔。
19.骶尾外侧韧带
连结骶骨外侧缘的下端与第1尾椎横突之间。其上方与骶结节韧带愈合;其与骶骨外侧缘之间,围成一孔,有第5骶神经的前支通过。
20.尾侧韧带
连结尾骨尖与皮肤之间。
三颞颌部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1.颞下颌韧带
即外侧韧带,呈三角形,上宽下窄,其与关节囊的外侧壁愈合。其上方起自颞骨颧突的下缘,斜向后下方,止于下颌头和下颌颈。
2.蝶下颌韧带
位于关节内侧的扁薄韧带,连结蝶骨角棘与下颌小舌之间。
3.茎突下颌韧带
为颈部深筋膜的一部分,位于咬肌和翼内肌之间,其自颞骨茎突斜向前下方,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的后缘。
四胸背部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1.肋头辐状韧带
位于肋头关节囊的前方,自肋骨头的前面和上、下两缘,放散于相邻的两个椎体及其椎间盘。上部的纤维斜向上方,附着于上位椎体的外侧面;下部者则斜向下方到达下位椎体的外侧面;中部的纤维则较少,呈水平方向前伸,与椎间盘相连。
2.肋头关节内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由致密而坚韧的短纤维构成,连结肋头嵴与椎间盘之间,分隔关节腔为上、下两部。第1、第10、第11及第12肋头关节腔内无此韧带。
3.肋颈韧带
由坚韧的短纤维构成,连结肋颈的后面与横突的前面之间。韧带、横突及肋颈之间,有一裂隙,称为肋横突孔。第11和第12肋骨的肋颈韧带,一般都已退化。
4.肋结节韧带
短而强韧,自横突尖部,斜向外上方,止于肋结节。第11和第12肋骨的肋结节韧带一般都缺如。
5.肋横突前韧带
起自肋颈嵴,斜向外上方,止于上位椎骨横突的下缘。外侧则与肋间内韧带相移行;内侧缘与椎体之间围成一孔,有肋间动脉和肋间神经后支通过。
6.肋横突后韧带
较肋横突前韧带细而薄,呈条索状,自肋颈的后面,斜向内上方,止于上位椎骨横突和下关节突的根部;其外侧与肋间外肌相接。
7.胸肋辐状韧带
呈三角形,薄而宽阔,自肋软骨内侧端的前面,放散于胸骨的前、后面。其浅层纤维与对侧同名韧带的上、下方纤维相交错。于胸骨的前面,此韧带与胸大肌的起始腱相愈合,并形成胸骨膜,被覆于胸骨骨膜的表面。
8.胸肋关节内韧带
一般出现在第2胸肋关节,其余的胸肋关节则有无不定。其本身由纤维软骨构成,自第2肋软骨内侧端,横行向内与胸骨的第2肋切迹相连。此韧带往往把第2胸肋关节腔分为上、下二部。
9.肋剑突韧带
连结第6或第7肋软骨的前后面及胸骨剑突前后面之间,于肋软骨和胸骨前面的部分则较明显。
五上肢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1.胸锁前韧带
位于关节囊的前面,比较宽阔。上方的纤维起自锁骨胸骨端的前上部,斜向内下方,止于胸骨柄的前上部。
2.胸锁后韧带
较前韧带薄而紧张,位于关节的后面。上方起自锁骨胸骨端的后面,斜向内下方,止于胸骨柄的后上部。
3.锁间韧带
较强韧,横过胸骨柄的颈静脉切迹,连结两侧锁骨胸骨端的上缘。此韧带向下方发出一些纤维束,与胸骨柄的上缘相连;其向上方移行于颈深筋膜。具有制止锁骨下降运动的作用。
4.肋锁韧带
为强韧的纤维组织,上方起自锁骨内侧端的肋粗隆,向下止于第1肋骨和肋软骨。可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向外上方;后层向内上方。两层之间夹有黏液囊;两层于外侧部相愈合,而内侧部则与胸锁关节囊相连。具有制止锁骨内侧端的上提和加强关节囊下部的作用。
5.肩锁韧带
为肩锁关节囊上部增厚的部分,呈长方形,连结锁骨肩峰端与肩峰的上面之间。
6.喙锁韧带
为一强韧的纤维束,连结锁骨下面的喙突粗隆与肩胛骨的喙突之间,可分为内外两部。
7.斜方韧带
居前外侧,较薄,呈斜方形,连结锁骨的喙突粗隆与肩胛骨喙突之间。其前缘游离,而底部与喙肩韧带相接;其后缘较短,与锥状韧带的后外侧部相邻。
8.锥状韧带
居前者的后内侧,呈锥状,较肥厚。其底部与锁骨下面的后缘相接,其尖端连于喙突根部的内侧缘与后缘,并有一部分纤维与肩胛上横韧带相愈合。
喙锁韧带有固定关节的作用,又能防止锁骨的滑脱。另外,斜方韧带还可防止锁骨的肩峰端向前方移动。锥状韧带则限制其向后方移动。
9.喙肩韧带
呈三角形,连结喙突外侧缘与肩峰尖部的前缘之间。其前后部较厚,而中间部很薄,呈薄膜状,此韧带构成所谓的“喙肩弓”,可防止肱骨头向内上方脱位。
10.肩胛上横韧带
为三角形的小韧带。连结肩胛骨背侧面的上缘与喙突根部之间,横跨肩胛切迹的上方,因此,将切迹围成一孔,其内有肩胛上神经通过。
11.肩胛下横韧带
呈薄膜状,连结肩胛冈的外侧缘与关节盂的周缘之间,其与骨面之间围成一孔,其内有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通过。
12.喙肱韧带
为一宽而强的韧带,起自喙突根部的外侧缘,斜向外下方,达肱骨大结节的前面,与冈上肌腱相愈合。其前缘和上缘游离,后缘和下缘与关节囊愈合。此韧带加强关节囊的上部,并能限制肱骨向外侧旋转,还防止肱骨头向上方脱位。
13.盂肱韧带
位于关节囊前壁的内面,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起自喙突根部附近的关节盂边缘,斜向外下方,止于肱骨小结节的上方;中部连结关节盂前缘与肱骨小结节之间;下部起自关节盂下缘,斜向外下方,到达肱骨解剖颈的下部。该韧带加强关节囊的前壁。
14.肱骨横韧带
为肱骨的固有韧带,它横跨结节间沟的上方,即连结大、小结节之间,其一部分纤维与关节囊愈合。韧带与结节间沟之间,围成一管,其内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该韧带对后者有固定作用。
15.尺侧副韧带
其呈三角形,比较肥厚。上方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前面和下面,向下呈放射状,分为前中后三部:其前部止于尺骨冠突的尺侧缘;中部较薄,止于鹰嘴与冠突之间的骨嵴上;后部向后方,止于鹰嘴的内侧面,其表面有几条向下斜行的纤维束与横跨鹰嘴和冠突的横纤维相交织。后者的下缘与骨之间形成一裂隙,当肘关节运动时,滑膜层可经此处膨出。两侧的副韧带有防止肘关节的侧屈作用。
16.桡侧副韧带
亦呈三角形,较肥厚,连结肱骨外上髁的下部与桡骨环状韧带之间,其后部的部分纤维经过环状韧带止于尺骨的旋后肌嵴。此韧带加强关节囊的外侧壁,有防止桡骨头向外脱位的作用。
17.桡骨环韧带
为一强韧的环状韧带。起自尺骨的桡切迹的前缘,环绕桡骨头的4/5,止于尺骨的桡切迹后缘,但有少部分纤维则紧贴桡切迹的下方,继续环绕桡骨,形成一完整的纤维环。韧带的上缘和外侧面与关节囊愈合。环状韧带实际上是呈杯形,上口大,下口小,因此,可防止桡骨头脱出。4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桡骨头发育还不完全,桡骨头与桡骨颈的粗细相似,故在伸肘关节时而突然牵拉前臂,此时桡骨头可被环状韧带卡住,形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18.方形韧带
薄而松弛,连结桡骨颈和尺骨桡切迹的下缘之间,被覆在关节下端的滑膜表面。此韧带有支撑滑膜的作用。
六桡腕关节韧带1.桡腕掌侧韧带
宽阔而坚韧,位于关节囊的前外侧部,其上方起自桡骨下端的前缘和茎突,斜向内下方,止于舟骨、月骨、三角骨和头状骨的掌侧面。
2.桡腕背侧韧带
较掌侧韧带薄弱,位于关节囊的后面,其上方起自桡骨下端的后缘,斜向内下方,止于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并与腕骨间背侧韧带相移行。
3.腕桡侧副韧带
上方起自桡骨茎突尖部的前面,呈放散状止于舟骨、头状骨和大多角骨。
4.腕尺侧副韧带
呈扇形,其上方起自尺骨茎突,并与关节盘的尖部相愈合,而再向下分为两部:一部向前外侧方向,止于豌豆骨和腕横韧带上缘的内侧部;另一部分则与三角骨的内侧面和背侧面相连。
七腕骨间韧带1.腕骨间掌侧韧带
有两条,位于桡腕掌侧韧带的深面,分别连结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
2.腕骨间背侧韧带
也有两条,分别连结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
3.腕骨间骨间韧带
有两条,分别介于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并与骨间掌侧和背侧韧带相愈合。此韧带与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共同构成桡腕关节的关节头。
4.腕骨间背侧韧带
共有三条,分别连结大、小多角骨之间、小多角骨与头状骨和头状骨与钩骨之间。
八下肢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骶髂关节韧带
1.骶髂前韧带
宽而薄,位于关节的前面,连结骶骨骨盆面的侧缘与髂骨的附关节沟之间。
2.骶髂后短韧带
起自髂骨粗隆、髂骨耳状面后部和髂后下棘,斜向内下方,止于骶外侧嵴和骶关节嵴;浅层的称为骶髂后长韧带,自髂后上棘,抵达第2至第4骶椎的关节突,其外侧与骶结节韧带相连,内侧接胸腰筋膜。
3.骶髂骨间韧带
很坚韧,被骶髂后韧带覆盖,连结髂骨粗隆与骶骨粗隆之间,由纵横交错的短纤维构成,填充于关节囊的上方与后方。
髋骨与脊柱的韧带
1.骶结节韧带
为强韧的扇状韧带,位于骨盆的后下部。起自髂后下棘、骶骨下部的外侧缘和尾骨的上部,斜向外下方,经骶棘韧带的后方,止于坐骨结节的内侧缘,有一部分纤维则呈钩状,继续延伸至坐骨支,称为镰状突。
2.骶棘韧带
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较薄,呈三角形。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侧缘,向外方与骶结节韧带交叉后,止于坐骨棘。
3.坐骨大孔
梨状肌、臀上动静脉、臀上神经、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动静脉、臀下神经通过。
4.坐骨小孔
闭孔内肌腱、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通过。
5.髂腰韧带
为肥厚而强韧的三角形韧带。起自第5腰椎横突前面、横突尖部的后面及第4腰椎横突的前面和下缘,呈放射状止于髂嵴的内唇。
6.骶腰韧带
为髂腰韧带的一部分,起自第5腰椎体与横突,止于髂窝与骶骨底。
耻骨联合部韧带
1.耻骨上韧带
连结两侧耻骨之间,中部与耻骨间纤维软骨板愈合。此韧带有加强耻骨联合上部的作用。
2.耻骨前韧带
肥厚而强,位于耻骨联合的前面,由相互交错的斜行纤维构成。
3.耻骨弓状韧带
较肥厚,呈弓状跨越耻骨联合的下方,连结两侧的耻骨下支之间。上面与耻骨间纤维软骨板愈合;下面游离,与尿生殖隔之间以裂隙相隔,有血管通过。
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
长而坚韧,呈倒置的“V”字形,位于关节囊的前面。上方起自髂前下棘的下方,向外下方呈扇形分散,止于股骨的转子间线。此韧带的内侧部和外侧部较厚,中间部则较薄。内侧部的纤维呈垂直方向,附着于转子间线的下部;外侧部的纤维斜行下达转子间线的上部。此韧带限制大腿过度的后伸;其内侧部的纤维限制大腿的外展;外侧部者则限制大腿的外展和旋外。
2.耻股韧带
呈三角形,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嵴及闭孔膜,斜向外下方,移行于关节囊及髂股韧带的内侧部。此韧带限制大腿外展及旋外运动。
3.坐股韧带
较薄,位于关节的后面,起自髋臼的后部与下部,向外上方,经股骨颈的后面,一部分纤维移行于轮匝带;另一部分则附着于股骨大转子的根部。此韧带限制大腿的内收及旋内运动。
4.轮匝带
呈环形,紧贴滑膜层的外面,由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构成,环绕股骨颈的中部。其外侧部肥厚,略向关节腔突出。此韧带有一部分纤维分别与耻股韧带及坐股韧带愈合,但不直接附着在骨面上。
5.股骨头韧带
其为关节囊内扁平的三角形纤维带。基底部附着于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两部分;尖部连结股骨头凹的前上部。韧带周围有滑膜包绕。
此韧带的发育程度常因人而异,有时可完全缺如。其功能目前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是营养股骨头的血管经过之途径;有的则与上述观点相反;另外,有人提出此韧带起着关节垫的作用等。当大腿前屈及内收时,此韧带紧张;外展时则变松弛。
6.髋臼横韧带
也在关节囊内,很强韧,呈桥状横跨髋臼切迹的上面,由此围成一孔,有血管和神经通过。此韧带与关节囊及股骨头韧带相愈合。
膝部韧带
1.髌韧带
肥厚而坚韧,位于关节囊的前部,为股四头肌腱延续的部分。上方起自髌尖和髌关节面的下方,向下止于胫骨粗隆及胫骨前嵴的上部;其内外两缘分别移行于髌内侧支持带和髌外侧支持带。
韧带与关节囊的滑膜之间,有膝脂体;与胫骨之间则以髌下深囊相隔。伸膝时,此韧带松弛;屈膝时则紧张。
2.髌内侧支持带
为股内侧肌肌腱的一部分。起自股内肌肌腱及髌底,沿髌韧带的内侧向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3.髌外侧支持带
为股外肌肌腱的一部分。起自股外肌肌腱及髌底,沿髌韧带的外侧向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外侧面。此韧带的外侧与髂胫束愈合。
4.腘斜韧带
扁宽,位于关节面的后面。为半膜肌肌腱的延续部分。其起自胫骨内侧髁的后部,沿关节囊的后部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的外上髁。有一部分纤维与关节囊后部的纤维层愈合。该韧带有防止膝关节过度前伸的作用。
5.腘弓韧带
位于关节的后外侧。起自腓骨头后面,斜向后上方,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与腓肠肌的外侧头愈合;后部则附着于胫骨髁间后区的后缘。
6.胫侧副韧带
扁宽而坚韧,位于关节的内侧。上方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止于胫骨内侧髁及胫骨体的内侧面。韧带的前部与髌内侧支持带愈合,其与关节囊之间有黏液囊相隔;其后部则与关节囊及内侧半月板愈合。
7.腓侧副韧带
为索状坚韧的纤维束,位于关节的外侧。上方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止于腓骨头外侧面的中部。此韧带与关节囊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相隔。与半月板之间,以腘肌腱相隔,二者不直接相连。当屈膝及小腿旋内时,胫侧与腓侧副韧带均松弛;相反,伸膝及小腿旋外时则紧张,因此,有限制膝关节过度伸展及旋外的作用。
8.膝交叉韧带
位于关节囊内,为连结股骨与胫骨之间坚强的韧带,可分为前、后交叉韧带,它们彼此相互交叉。
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前区的内侧,斜向后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上部。此韧带分别与内侧半月板的前端和外侧半月板的前端相愈合。
后交叉韧带:居前交叉韧带的后内侧,较前交叉韧带短而强韧。起自胫骨髁间后区与外侧半月板的后端,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
膝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是使胫、股两骨紧密相接,防止胫骨沿股骨下端向前后方移位。前交叉韧带限制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则有制止胫骨后移的作用。
9.膝横韧带
呈圆索状,横行连结两个半月板的前端,其出现率为55.53%。
10.板股前、后韧带
板股后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缘,沿后交叉韧带的后方,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的内侧髁;板股前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部,沿后交叉韧带的前方,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侧髁。
胫腓部韧带
1.胫腓前韧带
为一坚韧的三角形韧带,位于胫腓二骨的前面。起自胫骨下端踝关节面的边缘,斜向外下方,止于腓骨下端的前缘及附近的骨面上。韧带的前部与跟腓前韧带的起始部相移行;后部接骨间韧带。
2.胫腓后韧带
较胫腓前韧带强韧,连结胫、腓二骨下端的后面。前部与骨间韧带相连;下部愈合于胫腓横韧带。
3.骨间韧带
由许多强韧的短纤维构成,连结胫、腓二骨下端的相邻面之间,其向上移行于小腿骨间膜。
4.胫腓横韧带
为一强韧的索状韧带,起自胫骨后面的下缘,斜向前外下方,止于外踝的内侧面。此韧带对保持踝关节的稳固性,防止胫腓骨沿距骨上面向前脱位,有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韧带
1.三角韧带
为强韧的三角形韧带,位于关节的内侧。上方起自内踝的前后缘及尖部,呈扇状向下止于跗骨。
由于各部的附着部不同,可分为以下四部:胫距后部位于后部,为一短韧带,略斜向后方,止于距骨的内侧面及距骨后突内侧的小结节,此韧带有防止胫、腓二骨向前脱位的作用。胫跟部位于中部,肥厚而坚韧。
起自内踝的尖部,向下止于跟骨的载距突,此韧带有防止足向后脱位的作用。胫舟部位于前部;起自内踝的前面,斜向前下方,止于舟骨粗隆与跟舟足底韧带的内侧缘。
胫距前部位于胫舟韧带的内侧,起自内踝前缘,止于距骨内踝关节面的前缘。三角韧带(前部除外)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其前部纤维则限制足的跖屈。
2.距腓前韧带
位于关节的外侧,起自外踝的前缘,向前内方,止于距骨外踝关节面的前方及距骨颈的外侧面。于足跖屈及内翻时,容易损伤此韧带。
3.距腓后韧带
很强韧,位置较深,起自外踝后缘,水平向后内方,止于距骨后突。该韧带有防止胫、腓二骨向前脱位的作用。
4.跟腓韧带
为一强韧的圆形纤维束,起自外踝尖部的前方,向后下方,止于跟骨外侧面中部的小结节。当足内翻时,容易扭伤此韧带。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举办“第二十七届针刀医学治疗疼痛新进展培训班”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规范针刀技术,普及针刀基础理论知识,提高针刀操作技术水平,增强利用针刀技术更广泛的为患者服务的能力,推动全国针刀医学的发展,医院主办,医院承办的“全国第二十七届针刀医学治疗疼痛新进展培训班”(针刀临床技能进展系列培训班,编号Ⅲ6)定于年1月15日在杭州中医药大学举办“针刀临床应用与人体标本解剖班”。本次学习培训特邀请国内著名针刀资深专家前来授课,并邀请省内外针刀专业医师进行学术交流。
本班将原针刀基础班、综合班、解剖班、手法班、颈腰椎病专题班中临床效果独特、安全且容易操作的内容融为一体,采用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老师与学员互动教学方式,包教包会,负责到底;本院以:学即会,正规教学授精髓,会即用,临床实践见疗效为办学宗旨。以中西医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求新、求实、求效、求专、求精的办学特点,为您的临床诊疗技术登上一个新台阶。学员学习后想要进修者免费安排,学完心中有疑惑者可免费再学,请以上各相关专业医生届时参加。
一、部分专家简介
王海东
主任医师,教授,医院痹病(风湿骨病)科主任,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风湿病研究所所长,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病、血管炎、风湿寒性关节痛、产后风湿、干燥综合症、颈腰椎病、骨性关节炎、椎间盘病变、肩周炎、腱鞘炎等,尤其擅长使用小针刀治疗风湿性疾病所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及慢性软组织损伤。
庞继光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针刀医学临床实战精品班特级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中心原教学部主任、医院特需专家、骨科主任医师。一直从事普外与骨科临床工作,多年来专攻针刀临床治疗、科研与教学,成就斐然,学生遍布全国。他发表的《针刀治疗骨关节炎》论文,被评审为国家级课题。他编著的《针刀临床治疗规范》、《针刀入路解剖图谱》、《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等专著已风靡海内外。
聂伯权
原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顾问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针刀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针刀医学临床示范基地学科带头人,从事针刀医学临床与教学近30余年,多年潜心研究多元化针刀医学微创治疗疼痛疾病,有独特疗效与建树,每年针刀医学临床治疗来自全国各地颈肩腰腿痛患者上万余人。多年来培养和临床带教了上千名针刀医学微创医生,并发表针刀医学专业论文30余篇。受到业内针刀医学专家一致肯定,被授予著名针刀医学专家称号,医院特聘针刀医学临床专家。
二、培训对象
凡从事骨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软伤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均可参加。
三、培训内容
杭州年1月15日第27期针刀医学学习班课程表
时间
内容
1月16日
上午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疑难杂病关于针具的选择与配合应用思路
针刀医学关于术前精细评估与精确定点思路
下午
1月17日
上午
针刀临床关于美容美体治疗技术解析进针刀思路
针刀临床神经融激学术治疗中风肢残矫形术应用
下午
针刀医学临床实际操作示教
1月18日
上午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髋部疾患的诊疗思路
下午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实际操作示教
晚上
针刀医学临床基础理论与六个组成部份
1月19日
上午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风险与防范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关于形气神的思考
晚上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实际操作视频学习(1)
1月20日
上午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颈肩部疾病规范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下肢疾病规范
下午
晚上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实际操作视频学习(2)
1月21日
上午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风湿腕关节病症精细定点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实际操作示教
下午
晚上
十四筋经理论指导下的针刀医学临床应用(2)
1月22日
上午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与肢体矫形应用
针刀医学临床治疗与肢体矫形应用
腱鞘炎的针刀医学临床治疗思路
下午
晚上
1月23日
上午
针刀医学临床大体标本精细解剖
针刀医学临床大体标本精细解剖
下午
下午
发结业证,换发票,发学分证
本届培训发票医院出具
王沭林老师洪亮助教
四、颁发证书
1.学员结业后颁发结业证,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授予国家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10分);
2.办理证书:请带2寸彩照4张,身份证复印件及职称证、学历证复印件(办理结业证、学分证明、上网认证用)。
五、培训事项
1
培训时间
年1月15-1月23日(1月15日报到)。
2
培训地点
杭州中医药大学
3
培训费用
人民币元(包括:授课费、资料费、见习费、合影费、结业证书费)一次报名,终生免费!!!
六、报名方式
陈老师;
注明:鉴于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本班有名额的限额,请学员务必提前电话报名,
报名费:元(报名费含在学费之内)以便安排。提前报名者可获得G全国疼痛培训班相关音视频和文字资料
往期培训掠影段朝阳教授讲解人体绘画
金泽明教授临床操作实战
我们结业啦!
提前报名者可获得本单位为学员准备的另外学习资料,还有一份美国ADAM公司出品的人体分层互动解剖医学软件,非常适用于针刀,疼痛,骨伤,针灸,脑瘫与康复医学专业的人士学习,临床,使用,此软件在美国市场价格七百美元一套,还有请自备移动硬盘,医院培训中心为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员免费拷贝G全国疼痛培训班相关音视频和文字资料。)
资料目录
1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价值四百多元的《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电子书,宣老软组织外科学笔记,宣蛰人亲自操作的银质针疗法视频,宣蛰人压痛点培训班尸体解剖视频,宣蛰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法教学班全程视频,上课课件。还可提供各种型号的优质银质针。
2闻德超无痛银质针技术:宣老学生闻德超无痛银质针操作示范,闻德超颈腰椎病检查方法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演示(为闻德超的函授视频资料),详情请见闻德超网站
3慢性疼痛的颜氏治疗法:颜质灿的《慢性疼痛的颜氏治疗法》电子书,《慢性疼痛的颜氏治疗法》所介绍的韩国套管针视频,和金弦浩老师在北京办的韩国套管针治疗慢性疼痛培训班(学费0元)讲课录音。4董氏奇穴资料大全:有关大量董氏奇穴的文章,十多本董氏奇穴的书,董氏奇穴穴位视频,董氏掌诊资料,董氏图片。
5董氏奇穴讲课录音和教材:左常波老师07年底,08年在济南讲董氏奇穴和疼痛治疗的录音和教材,左常波老师08年在潍坊和济南讲美容和妇科病治疗的讲课录音,09年董氏奇穴年会上左常波老师的发言录音,09年4月左常波老师在济南董氏特效刺血绝技及针法精进班的录音,08年董公弟子王全民在广东中山讲课录音和教材。08年胡光弟子刘凤江在安国的讲课录音和讲义。
6王本正济南刺血教学录像:08年王本正在济南刺血教学录像(27集),和他的书《放血疗法:控制论在中医和放血疗法中的应用》电子书。
7齐永的脐针疗法:齐永老师脐针疗法书和教材,初级班的讲课录音和脐诊视频,中级班和高级班的讲课录音,脐针疗法的文章和图片,和齐老师的学生发表的大量有关脐针临症的文章。还有齐老师和月老在华夏UC房间的讲课录音。
8美国王啸平一指刀手法:美国一指刀手法研究院王啸平老师的讲课和操作视频,和相关文章。我认为以下三本书可以评为“疼痛圣经”:《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小针刀疗法》、《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所送资料基本囊括
9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的湿针疗法:上海体育学院博导黄强民教授在08年7月南宁全国第二期肌筋膜触发点学习班讲义,黄强民教授上课课件,黄教授书稿《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手册》,上课和临床操作视频,肌筋膜触发点牵张图片,08年底黄强民教授在安国学习班上的讲课录音。还有80张高清晰触发点手册图片,大量肌筋膜触发点相关文章,美国《无痛一身轻》(中文版),台湾出版的价值近千元的《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触发点手册》电子书(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世界公认的肌筋膜疼痛圣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