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重新定义狼疮性肾炎病理生理分型给予临床


医院余峰研究小组牵头,集结了著名的肾脏病理专家MarkHass及肾脏病专家RichardGlassock,在年Nephr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对狼疮性肾炎(LN)的分型进行了补充说明。

之前部分肾脏病专家已对一些LN的不确定性分型提出了质疑,如血栓性微血管病性LN及肾小球新月体性LN患者的临床预后远差于病理分型(新月体型LN归入LN四型中);补体系统中的C1q、C4d、C3及膜攻击复合物(MAC)的阳性分布及强度对LN的发病机理也有重要意义,也应在分型中体现,等等。

本文对分型进行了补充说明,并从病理生理机制对LN的发病和靶点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现将部分内容翻译如下:

文章对部分之前重视度不够的病变进行了详细阐述

节段与球性病变的界定

Ⅳ(S)及Ⅳ(G)仅凭形态学界定:

Ⅳ(S)定义为≥50%的肾小球具有≤50%的节段性病变;

Ⅳ(G)定义为≥50%的肾小球具有≥50%的球性病变。

年一项研究提示Ⅳ(S)小球纤维素性坏死更重,免疫复合物沉积更少;医院研究提示Ⅳ(S)患者ANCA阳性率更高,而Ⅳ(G)患者血清抗C1q-IgG1及G3的阳性更显著。

这些研究均提示Ⅳ(S)具有ANCA相关的寡免疫复合物及新月体病变的特性,因此提示预后更差。

但后期研究并未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别(引用年一篇对八项研究的mata分析),且Ⅳ(S)与(G)可以发生转化,因此两者本质上的区别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性。

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

年一项62例临床表现为RPGN的新月体性肾炎的队列研究中,发现51.6%为LN。

医院的一项例Ⅳ(G)LN的队列研究提示弥漫新月体形成(受累小球≥50%)患者,病理上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多于其他Ⅳ(G)类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沉积弱于其他Ⅳ(G)类型;临床预后差于其他Ⅳ(G)类型。

提示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与ANCA相关血管炎具有相似性,因此建议该类型应从Ⅳ(G)中除去,单独列出。

狼疮足细胞病变

足细胞病变可以出现在LN任何一种类型中,增生性LN出现足细胞损伤的预后远差于弥漫足细胞病变的Ⅴ型LN。

医院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平均足突宽度阈值为nm可作为区分肾综范围与非肾综范围的蛋白尿的鉴定指标。

形态学上,这些病变代表MCD或FSGS,用“狼疮足细胞病”来命名。

年南京军总进行了大样本LN分析后发现狼疮足细胞病占LN的1.33%,包含0.3%MCD,0.7%系膜增生性肾炎及0.2%FSGS。

这些病变中,临床均表现肾病综合征,34%出现AKI,94%的狼疮足细胞病能在且仅在系膜区发现电子致密物。其中FSGS型的LN出现AKI,间质小管病变及临床低缓解率明显多于其他两种类型。

因此有专家建议将狼疮足细胞病变再进行亚型的区分。

小管间质病变

众所周知,间质的炎症、纤维化及小管萎缩是影响肾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小管间质病变也应在LN分型中体现。

有些非活动性LN中(LNII型、Ⅴ型),小管间质病变并不与小球病变同时存在,如若这些类型中出现了明显的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在TBM的沉积(即IgG沿TBM粗颗粒沉积)及小管炎,则应考虑合并狼疮性间质性肾炎。

肾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包括:

(1)血管免疫复合物(ICD)沉积;

(2)动脉硬化(AS);

(3)TMA;

(4)非炎症性坏死性血管病;

(5)真性血管炎。

鉴别见表1。

其中TMA预后最差,奇怪的是,单纯ICD的患者预后仅次于TMA。LN的TMA临床表现不如原发TMA典型(无溶血性贫血、裂红细胞症、血小板减少等)。动脉硬化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舒张期终末左房及左室增大、室间隔增厚)发生率较其他病变高。

表1LN血管病变病理学特征(±表示可有或无)

文章对细胞及体液免疫介导的LN发病机理及靶点治疗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为两张图

图1LN发病机理

图2LN靶点治疗

参考文献:

Redefininglupusnephritis:clinicalimplicationsofpathophysiologicsubtypes..Nephrology.

InclusionofrenalvascularlesionsintheISN/RPSsystemforclassifyinglupusnephritisimprovesrenalout







































宁夏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7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