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舒某,女,65岁,因周身浮肿半年来诊,今年2月无诱因出现双下肢及颜面部水肿,晨轻暮重,小便频数,医院,生化检查:肌酐.1umol/L↑,尿酸umol./L↑,血糖6.15mmol/L↑,查尿素氮正常,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均升高;尿常规:尿蛋白+1,红细胞+3;B超提示左肾盂分离。提示肾损害,因病因不明,就诊不便,未予特殊处理。
后来病情不稳定,呈逐渐加重趋势,于3月27号医院,复查尿常规:隐血+3,红细胞.9/ul↑;生化:肌酐umol/L↑仍高,尿素氮轻度升高、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仍高,尿酸umol/L↑,白蛋白正常,BNP.3ng/L;进一步查血常规:RBC3.09×/L↓,HGB92g/L,余(-);血沉54mm/H;抗核抗体17项均阴性;传染八项:HBsAbIU/L,余(-);24小时尿蛋白定量.28mg/24h;肺CT提示间质性改变;肾脏B超考虑慢性肾病声像图。治疗上予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控制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利尿消肿、纠正贫血等措施,以期延缓肾衰进展,治疗10天症状略有改善出院。出院后又因病情加重,伴恶心呕吐,于5月23号再医院复查生化:尿素氮明显升高20.03mmol/L,肌酐达到umol/L,白蛋白降低,尿酸、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均进一步升高,血磷升高,贫血进一步加重:RBC2.32×/L,HGB65g/L。拟予透析治疗前准备。
患者于5月30号抱着一试的态度求治于我院门诊,要求中医中药治疗,仔细询问病史,认真翻阅外院病历资料,根据病史特点、结合以前相关化验,考虑患者原发病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治疗上还有机会。医院查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RU/ml,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引起的肾损害。医院就诊、咨询,无满意结果。患者出于对我院诊断水平的认可,于6月3号入住我院风湿肾病科。
入院时患者恶心呕吐反复发作一周,慢性病容,精神差,入院检查:BUN24.44mmol/L,肌酐.6umol/L,白蛋白仅为30g/L,血糖9.11mmol/L,血磷升高,RBC2.55×/L,HGB79g/L,血沉达到mm/h,CRP为46.33mg/L↑,血压也明显升高。面对来势汹汹、不断进展的疾病,科室组织了病例讨论,我们认为患者为血管炎引起的肾衰竭,病史已经至少半年了,病人肾功能目前不断恶化,炎性指标非常高,说明血管炎还在活动!积极控制血管炎、治疗原发病是可能挽救病人的唯一方法,应该争取每一秒的时间挽救病人的肾脏,如果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病人的肾功能将进一步恶化,有可能难以逆转,将不得不终生采用替代治疗,但是由于患者体质较差,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有时是致命的。我们和患者本人、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制定了周密的应对方案,克服了若干治疗矛盾,在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严格预防感染的基础上,大胆果断地进行了甲强龙的冲击治疗,三天后6月6号肌酐降至.8umol/L,全科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再以较大量甲泼尼龙80mg/d维持治疗,同时配合中药治疗,6月8号应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一次,6月10号查肌酐降至.6umol/L,医护人员露出了笑容:病人病情回头了!但是好景不长,治疗期间患者还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血压居高不下、并出现发热等多种并发症,我们积极应对,坚持既定的治疗计划,全科医护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处处为病人着想,尽可能为病人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控制探视及人员流动,督促病人及家属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最大限度减少感染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度过了一个个险关,病情逐渐好转:6月14号肌酐降至.4umol/L,6月22号肌酐降至.5umol/L,6月25号肌酐降至.9umol/L,6月30号肌酐降至.8umol/L,在这艰难的恢复过程中,患者的血沉、CRP逐渐下降至正常,贫血有所改善,血磷正常,血糖正常,血压稳定。目前患者还在继续接受治疗,自觉症状继续好转。
体会:我们分享的这个病人,医院,医院,她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我们?因为我们第一时间给出了她可能的准确的诊断,并得到了证实!我们第一次给了她生的希望!病人之所以来,就是抱着求生的希望!我们能退缩吗?当然不能,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一个可能改变患者命运的生死搏斗!我们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尽管近几年医患关系不是很和谐,我们科室、医院也发生过医患纠纷,但医护人员作为白衣天使,作为医患关系的主体,作为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我们还是要勇于担当!我想这也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心声。
(供稿:风湿肾病科)
赞赏
长按鐧界櫆椋庡浘鐗?鐧剧櫆鐤?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