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南石中医科冬季气候寒冷冻出5种病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2097.html
冬季,万物萧条,寒风瑟瑟,怎样才能舒服健康地度过寒冬呢?冬天容易被冻出来五种病?   1、突发心脏病   人的正常内部体温一般在37摄氏度,倘若下降到35度,低温症的症状就开始出现。一开始人还能保持清醒,并通过寒战来升高体温。   然而当体温下降到33度,人就可能失去部分记忆。体温28度时,大多数人会失去意识并因此而呛水。体温低于21度,四肢的血管纷纷收缩,血液回流,血压急升,心脏病可能因此发作,距离死亡也就不远了。2、关节风湿   冬天的时候穿少了,每次受到冷风吹腿都会疼,晚上骨头里疼的厉害,睡不着觉。   产生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可能是以前腿脚受过风寒湿等侵袭,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免疫力逐渐低下,一遇冷风诱发所致。另外也可能是身体肾阳亏虚引起,阳虚身体就会肢冷怕冷。   寒冷是诱发关节炎和风湿因子的一个强大的外在因素,不可忽视,请大家注意。3、面部瘫痪   如果冬天穿着单薄又长时间在室外吹寒风,脸部受冷刺激引起局部营养神经血管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而致面瘫。   预防面瘫主要从减少寒风刺激入手。开车、睡觉不要长时间开窗户吹冷风,户外要戴好围脖,口罩裹住面部。   如果发生面瘫,医院接受抗病毒、激素、神经营养药等对症治疗。4、冻伤冻疮   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5、反复感冒   体表温度的降低会导致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收缩,随后血管供血量减少,免疫细胞数量也会下降,进入鼻腔的病毒会有更大的概率感染细胞。   虽然低温不是感冒的直接原因,但是却可以降低人的免疫力,让那些已经感染病毒却没有明显症状的人病情加重。因为受冻而导致的感冒往往不容易治疗,且治好后也容易反复发作。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

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的

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血栓形成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

气温每降低1℃

心脏疾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

那么在冬季,

应该如何远离疾病呢?

1、避免盲目进补

我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

特别是炖肉、炖汤等深受大家的喜爱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尤其冬天本来运动量就降低了

再大补特补

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冷水洗脸要适当

的确,冷水洗脸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但是,皮肤接触冷水的时候

血管会突然收缩、血压升高

很容易导致心绞痛

所以还是建议用温水洗脸

3、控制沐浴时间

冬天洗个热水澡非常舒服

很多人在浴室里都不愿意出来

但是,洗澡时间过长

很容易导致血管供氧不足

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冬季沐浴

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

4、醒了赖会儿床

如果一睡醒就匆匆起床

身体突然改变体位进入活动状态

很容易发生体位高血压

建议心脑血管高发人群

冬天睡醒不要着急马上起床

稍微躺一会儿

待“醒透”后再起床

5、不要和排便较劲

中老年人肠动力不足,容易便秘

但用力排便可能瞬间增高血压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

尤其要注意上厕所不要着急

多喝水、摄入膳食纤维

增强肠道动力更好哦~

6、大风天外出要护头

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颈部散发

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

和颈部肌肉痉挛

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

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

或曾发生过脑梗塞的老人

出门更加危险

冬天天气寒冷大家外出时记得戴个帽子和围脖哦~科室主要诊治范围风湿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血管炎痛风中医骨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骨坏死肩周炎中医内科:心悸眩晕面瘫失眠肥胖胃肠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zz/66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