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脑小血管病预后如何这些影像学标记物一定要


这些干货,不容错过!

9月18-20,一年一度的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以网络线上会议形式隆重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傅毅教授为我们精彩分享了脑出血患者中脑小血管病、NIHSS评分与预后的思考,一起来学习吧~一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脑小血管病是指脑小动脉(包括浅表的软脑膜血管分支和大血管的深穿支动脉)各种病变所致的病理、临床认知、影像学等异常表现的一组疾病。急性病变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或出血,慢性低灌注则与脑白质损害有关。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两类病因为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和淀粉样血管病。脑小血管病有四种典型影像学表现:腔隙性脑梗死(SBI)、脑白质病变(WMHs)、微出血(CMBs)、血管周围间隙增大(EPVS)。近年来发现一种新的影像学标记物——皮质下含铁血黄素(cSS),由含铁血管黄素沉积与大脑皮质表层或蛛网膜下腔所致。既往研究表明cSS可以增加CAA患者再发脑出血的风险,并与发病后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有关。在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改良Boston标准中,建议将cSS纳入CAA的诊断标准(表1)。表1CAA经典和改良Boston诊断标准对比传统的CSVD总负担由SBI、WMHs、CMBs和EPVS四种影像标记物组成,年Andreas等提出了用于判断CA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CAA-SVDscore,评分标准包括cSS、WMHs、CMBs、和EPVS。已有研究表明,CAA-SVDscore与CAA患者再发脑出血风险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文献报道CAA-SVDscore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于是,傅毅教授团队尝试通过在传统CSVD总负担中加入影像学标记cSS,探究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总个数(cSS、SBI、WMHs、CMBs、EPVS)与两种常见脑出血类型脑淀粉样变相关脑出血(CAA-ICH)高血压相关脑出血(HTN-ICH)患者的早期(卒中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和卒中后1年内复发之间的关系。

患者入组标准

(1)可能的淀粉样变相关脑出血(CAA-ICH)患者的入选标准:

年龄≥55;

出血位于脑叶;

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

(2)可能的高血压相关脑出血(HTN-ICH)患者的入选标准:

年龄≥18岁;发病3天内通过CT诊断为急性脑出血;

高血压病史在1年以上;

血肿位于大脑深部。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3天内行头颅CT,发病后14天内行头颅MRI检查。

影像学评估方法

影像学标志物总个数统计如下:

伴有cSS、SBI、WMHs、CMBs、EPVS分别各计1分。

在CAA-ICH患者中,CAA-SVDscore统计如下:

局限性cSS计1分,弥漫性cSS计2分;

深部的脑白质疏松(PWMH)Fazekas评分3分,计1分;

脑叶微出血2~4个,计1分,≥5个,记2分;

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增大(CSO-EPVS),且个数>20,计1分。

随访

发病后3个月利用mRS评分对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将mRS>2定义为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将mRS≤2定义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发病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记录卒中复发情况。研究共收集-年脑出血患者例,最终纳入CAA-ICH患者95例,HTN-ICH患者例。结果显示:

研究结果

(1)与HTN-ICH相比,CAA-ICH患者的年龄更高、血肿体积更大、更容易伴有既往卒中史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cSS、severeWMHs、severeCSO-EPVS),但入院时临床症状较轻(NIHSS、GCS)。(2)CAA-ICH组,单因素分析显示cSS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总个数与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有关,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cSS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总个数仍是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TN-ICH组,单因素分析,SBI、WMHs、EPVS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总个数均与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有关,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仅WMHs与患者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相关。(3)CAA-ICH组,未发现单一的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但是在调整相关危险因素之后发现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总个数是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独立危险因素。HTN-ICH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SBI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在CAA-ICH组内增加CAA-SVDscore评估方法,发现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患者的CAA-SVDscore要高于恢复良好组(P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CAA-SVDscore是可能的CAA-ICH患者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综上,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总个数(cSS、SBI、WMHs、CMBs、EPVS)和CAA-ICH患者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cSS的存在。此外,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总个数是卒中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此项研究在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进展、新方向,有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二NIHSS评分为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及复发风险效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目前世界上较为通用的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量表,常被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是否有效的评估以及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近年来研究发现,入院时NIHSS评分与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mRS评分均有一定相关性。但对出院NIHSS评分的研究较少,且NIHSS评分与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了。傅毅教授团队将发病3天内CT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且年龄>18岁的例患者纳入研究。

研究结果

(1)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86例,恢复良好例。(2)发病后1年内卒中复发68例,其中4例因复发脑梗死死亡,5例因复发脑出血死亡,未卒中复发例。(3)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血肿体积越大、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越高,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也大。(4)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较大的血肿体积、入院NIHSS评分和出院NIHSS评分越高,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的概率也越大。

研究结论

(1)入院和出院NIHSS评分是预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以及1年内卒中复发的有效临床工具。(2)出院NIHSS评分是比入院NIHSS评分更强的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和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的预测因子。(3)入院、出院NIHSS评分对发病后3月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预测效度之间无统计差异,而出院NIHSS评分对脑出血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的预测效度大于入院NIHSS评分。专家简介傅毅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瑞金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第九届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遗传学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新药研发与评价分会委员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神经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汇报专家:傅毅教授本文作者:NCN报道组——孙若楠责任编辑:Vinjay更多会议报道,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zz/65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