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卒亡已经不再是“新闻”!心梗、脑卒中发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威胁中青年生命的“第一杀手”。而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动脉硬化是导致患者心梗、脑卒中等疾病的首要原因。谁是造成动脉硬化的“神秘杀手”?1、低密度脂蛋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医师朱波介绍说,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将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器官,同时也夹杂着人体不需要的东西,最主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这种胆固醇会透过血管内膜沉积到内膜下面。“人体内有专跟外来敌人作斗争的巨噬细胞,它判断内皮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是人体需要的,就要把它清除出去,双方发生斗争,两败俱伤,形成了很多残渣,结果越积越多,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斑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杀手”!其一,坏胆固醇会聚集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稳定性斑块,使血管变窄,血流受阻,甚至闭塞,进而诱发冠心病、脑缺血、主动脉瘤、缺血性坏死等疾病。其二,坏胆固醇会刺激血管发生炎症,损害血管壁,从而更有利于胆固醇聚集,形成大而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血栓脱落或破裂,可引发心梗、肺栓塞、猝死等疾病。2、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即脂肪,常表现为“将军肚”、肥胖,多与高糖饮食、吸烟、肝肾疾病、糖尿病等有关。通常,甘油三酯升高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较严重,易发生急性胰腺炎,过量饮酒后猝死等。更重要的是,甘油三酯是坏胆固醇的帮凶,加快血管病变。当体积较大的坏胆固醇无法侵入间隙较小的血管时,甘油三酯能将它变得“小而密集”,使其顺利侵入血管,形成大斑块。因此,除了年龄的增长,坏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引起的高血脂,是造成动脉硬化最主要的因素。让血管保持年轻的七个方法不想让血管“老”得太快,生活中不妨用这些方法,给血管加点“保鲜剂”。1、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2、少吃煎炸食物3、戒烟限酒4、控制每天摄入盐和糖量糖:长期吃糖过量可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变皱,诱发动脉硬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的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5、适度运动锻炼运动不足,心脏泵血机能弱化,血液流速减慢,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更容易沉积在体内,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作用,血管弹力减弱。《英国体育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国际研究称,在保护心血管方面,乒乓球、网球和羽毛球等挥拍类运动名列第一,其次是游泳,第三是其他有氧运动。建议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锻炼3~5天。6、合理饮食推荐日常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适量吃鱼虾,极少吃高脂肪食物,能够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新鲜水果和蔬菜里的抗氧化成分可帮助提高大脑中的蛋白质,保护细胞不受破坏;坚果和橄榄油等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保持心情愉悦不良情绪可激活神经内分泌和血小板活性,引起内皮损伤,引起血管痉挛,增加血栓风险。突然爆发的情绪容易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保持心情愉悦、遇事淡然处之,也是对心血管的一种保护。及时治疗,动脉硬化可控!近几年来临床研究已证实,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能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不仅能调节血脂水平,还可使原有粥样斑块缩小;另一类是抗氧化剂,常用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等,它们能降低血管壁内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保护内皮功能。动脉硬化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许多人以为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专利”,只有上了年纪才会出现,其实不然。自30岁以后,血管的状态开始变差,血管斑块变大,也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越高,沉积得就越多。虽然是年轻人,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特别高,发生动脉硬化的可能性也很大,如今动脉硬化低龄化趋势非常明显!已成为威胁中青年生命的“第一杀手”。保护血管、保护生命从现在开始!《健康的赢家》公益团队编辑整理来源综合: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BTV我是大医生官微、养生中国、神经介入资讯、药师华子、生命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zz/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