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皮肤结核的表现和治疗


一、皮肤结核的临床表现

1、结核性下疳:发生于结核分枝杆菌进入皮肤后2-4周,形成无痛性、坚实的红褐色丘疹结节,缓慢增大,最终形成便捷清楚的侵蚀性溃疡;皮损常在3-12月内自愈,遗留萎缩性瘢痕和局部淋巴结钙化;偶可演变为疣状斑块、瘰疬样皮损或寻常狼疮;常常会蔓延到淋巴管引流区及局部淋巴结;具有结核性下疳的(亦称结核性初疮)的淋巴结结核,类似于肺部的Ghon征。

2、疣状皮肤结核:由外源性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到皮肤所致;皮损开始为一个坚实的疣状丘疹,周围轻度炎症,无自觉症状,可逐渐扩大,形成坚实的红褐色疣状斑块,中央出现脓液和角化性鳞屑;数年后斑块自愈。

3、瘰疬性皮肤结核:开始时为一坚实的深在性皮下结节,有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聚集,即“冷脓肿”;化脓性结节破溃后形成继发性溃疡和窦道;溃疡边缘往往呈蓝色,边缘不清,基底可见柔软的肉芽组织;有时可形成多发性溃疡,溃疡愈合后,局部形成瘢痕疙瘩或萎缩性瘢痕。其原发病灶常常是淋巴结或骨骼,也可在关节或附睾。

4、腔口皮肤结核:患者有晚期内脏结核及细胞免疫功能障碍;通常为自身接种所致,偶尔由外源性感染所致。粘膜和皮肤病灶发生于内脏活动性结核病灶排出的腔口部位及其附近,主要有肺、肠和肛门生殖器,最常见的是口腔,尤其是舌;初起为一水肿性红色丘疹,逐渐出现具有潜行性边缘的溃疡,疼痛、难治且不易自愈。

5、寻常狼疮:发生于对结核菌素试验(反映细胞免疫)呈强阳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个体,亦可继发于疣状皮肤结核、瘰疬性皮肤结核和卡介苗接种。典型病变是由丘疹结节组成的红棕色斑块,玻片压诊呈“苹果酱”色;随着斑块不断扩大,中央形成瘢痕;有以下临床表现:(1)、斑块或斑片;(2)、溃疡或致残;(3)、增生;(4)、肿瘤样;(5)、丘疹结节。头颈、鼻、面颊、耳垂最常受累,亦可累及口腔黏膜。

6、粟粒型结核:由于菌血症接种至皮肤所致,原发灶常在肺部。初发时,为针头大小紫红色丘疹,上有水疱;这些水疱中央有脐凹,然后结痂;皮疹愈合时遗留具有褐色边缘的白色瘢痕。

7、结核性树胶肿:亦由菌血症接种至皮肤所致;为坚实的皮下结节,逐渐软化或形成边缘不清的肿块;上覆皮肤逐渐受累而形成一个潜行性溃疡,常有窦道;四肢较躯干更易受累。

8、结核疹:代表一组与经典的内脏结核相关的损害,常发生于具有较强抗结核细胞免疫的个体;由于内在的原发性病灶结核杆菌(或抗原)经血源播散,在皮肤产生免疫反应,开始为Arthus样反应,逐渐演变为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在硬红斑、瘰疬性苔藓和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皮损处可利用PCR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的DNA,且抗结核治疗有效。包括如下几类:(1)、丘疹坏死性结核疹: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四肢的伸侧和臀部。表现为广泛、对称分布的暗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单个皮损中央有坏死,通常无症状,偶有瘙痒;可自愈,往往留有瘢痕;特点为反复发疹,甚至化疗后亦如是。组织学上,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真皮楔形坏死,后期可见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需要与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和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皮疹鉴别。(2)、瘰疬性苔藓:较罕见;早期为毛囊周围坚实的粉红色或黄棕色小丘疹,表面有鳞屑;无症状的苔藓样丘疹成簇分布,主要集中于躯干;可持续数月后消失,不留瘢痕;最常见于患有淋巴结结核或骨骼结核的儿童。有报道这种类型的结核疹发生于卡介苗接种后,结核菌素试验可激发皮损。组织学上,表现为毛囊和汗腺导管周围的浅表肉芽肿,很少或无干酪样坏死,无结核杆菌,但PCR检测阳性。(3)、结节性血管炎:其中Bazin硬红斑应该指那些真正与结核杆菌有关的结核疹,而结节性血管炎则常指其余病例。症状开始于低温暴露后,双小腿屈侧皮下结节,可消退或溃疡形成具有蓝色潜行性边缘的不规则深在性溃疡,愈合后形成色素沉着的萎缩性瘢痕。组织学上,是一种小叶性脂膜炎,或者皮下动脉或静脉关闭增厚和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性血管炎,也可见脂肪坏死、异物反应和结合样肉芽肿,结核杆菌缺如,干酪样坏死极少见。(4)、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苔藓样结核疹、肉芽肿性酒渣鼻:目前不再归于结核疹。

二、皮肤结核的治疗:与系统性结核病的治疗类似,要控制感染病并防止耐药菌发生。

方案:1、INH(异烟肼,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或每日毫克)、RIF(利福平,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或每日毫克)/RPT(利福喷丁,每周每公斤体重10毫克,或每周毫克)、EMB(乙胺丁醇,每日每公斤体重18毫克,或每日1毫克)、PZA(吡嗪酰胺,每日每公斤体重25毫克,或每日毫克);起始阶段时每周7天连续8周或每周5天连续8周,维持阶段时每周7天连续18周或每周5天连续18周。

2、INH(异烟肼,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或每日毫克)、RIF(利福平,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或每日毫克)/RPT(利福喷丁,每周每公斤体重10毫克,或每周毫克)、EMB(乙胺丁醇,每日每公斤体重18毫克,或每日1毫克);起始阶段时每周7天连续8周或每周5天连续8周,维持阶段时每周7天连续31周或每周5天连续31周。

临床试验中的药物硝基咪唑吡喃(Nitroimidazopyran,PA-),抑制细胞壁脂质和蛋白质合成;二芳基喹啉(diarylquinoline)家族,如TMC,抑制ATP合成酶。

刘伟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白癜风标本兼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zz/24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