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数字化时代下的慢性肾脏病


大家好,我是吴医生,今天在结束门诊的时候,看到我们门诊诊区的外墙,突然想到一个科普的ideal,“咔擦”,拍了张照片,如题图所示。

医院参加国家构建的慢性肾脏病

管理新的模式。我想讲讲现在的慢性肾脏病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回答有些咨询者的疑惑,就是如果我们在早期发现肾脏的指标异常,或者确诊“慢性肾脏病”,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这和我们今天这个题图有什么联系呢,听我仔细分解。

1、什么叫慢性肾脏病?

复习一下我们以前讲过的概念,既然说到慢性肾脏病管理,这个是避不开的。持续三个月的肾脏形态、功能的异常,或者标志物的异常可以认为是慢性肾脏病。也包括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于60ml/min。

按照这个原则,缺乏其他证据的肾小球滤过率稍低于正常值,或者一过性的肌酐变化都不属于慢性肾脏病的范畴。各位在科普上看到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的慢性肾脏病分级,是在确定慢性肾脏病这个前提下,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的分期,这个以前曾经讲过,这里不做赘述。

那么这里有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就是发现早期的标志物的改变,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医生似乎在一边说着肾脏病要早期诊断,另一方面又告诉大家,没有什么特殊处理。这就要进入我们的第二个小标题,面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慢性肾脏病,我们能做些什么。

2、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慢性肾脏病,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般来讲,我们面对慢性肾脏疾病,我们需要区别患者的肾功能、尿常规

、病理上的表现。我们以前有涉足过这个话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会儿诊断IgA肾病,一会儿又说是慢性肾脏病2期,就是这个原因。IgA肾病是从病理的角度来讲,而慢性肾脏病是针对肾脏功能的评价。

总体上讲,尿蛋白水平越高、肾功水平越差,病情越重。而在很多1—2期的慢性肾脏病来讲,这个时候可能主要表现为一些标志物的改变,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事情,是尽可能改善一些损伤肾脏的因素,包括生活上的、共患病等。比如这个患者有高尿酸,那么我们需要吧尿酸控制合理,高血压

、糖尿病

等也是一样的。

在进入到3期过后,这个时候肌酐大致在—umol/L以上,肾小球滤过率在60ml/min以上。会有一些症状出来,比如贫血、心衰,肾功的问题,也可能反过来影响血压等,随着肾功损害进展,这些并发症和严重程度会越来越多。在肌酐—umol/L以上,如果出现尿毒症

的症状,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启动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大家说的透析。这里有个大家很熟悉的场景:

患者:医生,你为啥没给我处方保肾的药物呢?

答:在肾脏科来讲,其实我们的专科用药非常少。在慢性肾脏病1—3期,我们会使用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这主要是针对一些类似狼疮、部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

、血管炎

等免疫相关的。但整体来讲,大家期待的直接降低肌酐的、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并不存在。

患者:医生,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我以后会“毒”吗?

答:患者会用“毒”,代替尿毒症,这几乎是全国肾友的共识,这个需要理性看待。肾功能的衰退,是个衰老的过程。在进入中老年后,随着年龄增大,每年肾功能下降1%,有学者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在排除疾病因素的情况下,肾脏寿命是年。而慢性肾衰竭

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这个衰老的过程速度增快。所以如果生命无限延长,实际上每个人都会进展到尿毒症。我们通过药物,通过规律的管理,延缓疾病进展是可能的。接下来第三部分,我们就透过这张题图,看看理想的管理模式是怎么样的。

3、数字时代下的慢性肾脏病管理模式

这张图片给到的,就是我们的慢性肾脏病管理中心。医院为例,是采用免费的尿检机作为初筛,将这些可能有肾脏病的人甄别出来,通过进一步评估,如果是高危人群,那么就纳入中心的管理。

这个进一步的评估,包括完整的尿常规、肾功、以及必要时需要做的彩超。用时我们需要评估有无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尿酸、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在对1—2期的患者,理想的方式重点会是生活管理。综合应用线下门诊访谈,通过手机APP指导患者。在AI高速发展的当下,未来这些的常规管理很多可能交给人工智能完成。

而在这个过程中,医院会给到大家更多的一些体验。除了传统的网络咨询外,通过新的互联技术,我们联合护理、健康管理、营养学的专家可以为您布置作业,指导您饮食,邀请您上传每日的用盐量等。笔者注意到在外科领域,医生已经可以通过5G技术远程做手术,相信未来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内科医生们也可以通过这门技术实现更多的慢性疾病管理的过程。

医院的慢性肾脏病管理,目前还在建设的过程,这体现了一个数字化时代下发展的趋势。相信未来丁香医生旗下的平台也会给到大家更多的体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zz/121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