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pf/mipso_5941815.html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临床上常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一般用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先天或后天性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对患者进行药物监测。其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PT与APTT的同时延长了,那么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分析检验结果呢?下面讲一个工作中遇到的PT与APTT同时大于检测上限的病例。病例资料
患者女,75岁,因反复高热,外院诊断疑似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无明显改善后收入我院感染科。
住院期间体温升至40.2℃,皮肤瘀斑,多次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心脏超声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依据不足。患者入院前曾出现亚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经心内科会诊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地高辛强心等药物治疗,考虑为结缔组织疾病血管炎,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治疗后,患者体温降低。
血常规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6.82×/L,红细胞计数2.4×/L,血小板计数×/L,血红蛋白63g/L,红细胞压积19.1%。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总蛋白46.9g/L,白蛋白28.2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1U/L,前白蛋白mg/L,γ-谷氨酰基转移酶49U/L。
入院时检查凝血功能正常,一周后复查发现结果异常:PT.0s,APTT.0s,Fib0.g/L,TT33.0s,D-二聚体4.m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0.7μg/mL。仪器检测结果显示,PT、APTT的反应曲线均为直线,提示无任何凝集反应。即刻进行复查,结果一致。
常见导致PT、APTT同时延长的原因有:
(1)过量的肝素、华法林引起的凝血时间延长;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情况使凝血因子短时间大量消耗;
(3)肝功能异常使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存在狼疮抗凝物等凝血因子抑制物。
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的原因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前曾出现亚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给予了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是目前未有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能够引起凝血时间延长。该患者并无DIC临床特征,肝功能无突然恶化情况,且入院时凝血功能正常,因此可排除以上原因导致的PT、APTT结果异常。
将患者标本置于温浴箱,采用手工孵育法进行复查,结果显示,PT在13s时出现凝集,APTT在30s时出现凝集,但产生的凝块不明显。结合该名患者Fib结果仅为0.g/L,推测可能为凝集现象低于仪器检测敏感性,导致的仪器结果报告标本不凝集。
为了证实以上推断,在患者血浆中加入适量Fib后再次使用仪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反应曲线正常,PT10.9s,APTT26.5s。与临床进行沟通,提示患者皮肤瘀斑可能因纤溶亢进致Fib缺乏所致,患者接受冷沉淀物补充Fib输注后进行复查结果显示PT10.9s,APTT25.0s,Fib0.g/L,反应曲线正常,临床反馈患者皮肤瘀斑情况改善。
故确定该患者因血浆Fib缺乏,体外PT、APTT凝血试验凝块过小,低于仪器检测下限,从而导致PT、APTT假性延长。
临床上还有哪些原因可导致PT、APTT假性延长?
(1)红细胞压积过低:上述患者红细胞压积明显偏低,仅为19.1%,说明该患者标本枸橼酸钠水平较低,可能也是他的凝血结果异常原因之一。低红细胞压积、低枸橼酸钠标本不能完全使血浆中的钙离子发生络合作用,过量的钙离子使血液标本在仪器检测前就发生了凝集现象,从而影响仪器的检测结果。
(2)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失调:采血量不足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失调,抗凝剂浓度相对过大,致使PT、APTT假性延长。此时需要重新进行采血复查。
(3)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研究表明,PT及APTT会随着室温下放置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建议从采血时间到测定时间至多不能超过4h。
(4)溶血标本:标本发生溶血时,红细胞磷脂表面释放进入血浆时激活凝血因子,从而使PT的结果明显延长。日常工作中,新生儿的标本可适当减少离心时间防止标本溶血。
参考文献:[1]王迪,陈锟,成晨,秦欢欢,关明.血浆Fib缺乏致PT、APTT假性延长1例报道[J].检验医学,,01:89-91.[2]朱名超,朱娅,孙莉.PT和APTT检测常见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4(19):-.[3]陈红宇,肖秀林,李瑛,彭长华,郭健丽,李莉医,袁红,唐全.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验误差的护理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10:-.[4]叶淼,楼亚玲,王伟群,俞如权.低浓度纤维蛋白原对不同仪器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03:-.
来源:医护多
告诉小伙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yy/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