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考点解析


程少为 http://pf.39.net/bdfyy/bdfzg/201217/8505686.html

  一、类风湿关节炎(RA)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特征:对称性、多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

  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导致劳动力丧失和致残。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1)遗传易感性:HLA-DR4基因。

  (2)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可能有影响。

2.发病机制----免疫紊乱。

  (1)CD4+T淋巴细胞活化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是RA发病的最初免疫反应。

  (2)T细胞和滑膜巨噬细胞活化,产生TNF-α、IL-1、IL-6、IL-8等,促使滑膜发生慢性炎症;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关节畸形。

  (3)B淋巴细胞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与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诱发炎症。

  (4)过量的Fas分子或Fas分子和其配体比值的失调,影响滑膜组织细胞的正常凋亡,使RA滑膜炎症处于持续状态,导致关节炎。

  (二)临床表现

  最多见于35~50岁,女多于男。

  1.关节表现

  滑膜炎症(可逆)+

  关节结构破坏(不可逆)。

  

  (1)晨僵:

  受累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尤其是晨起后),开始活动时出现僵硬感。活动一段时间后缓解。

  持续时间≥1小时者对RA的意义较大(对比:骨关节炎晨僵时间≤30分钟)。

  (2)疼痛与压痛:

  关节痛——首发症状。

  对称性、持续性。

  最常受累——小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也可累及:跖趾关节、膝、踝、肘、肩、颈椎、颞下颌关节、髋关节。

  

  (3)关节肿:

  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所致;

  病程较长者:因慢性滑膜炎症、滑膜肥厚引起。

 

(4)关节畸形:晚期。

  最常见——腕关节强直、肘关节伸直受限,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尺侧偏斜、手指“天鹅颈“或“纽扣花”畸形。

  重症——关节呈纤维强直或骨性强直,可完全丧失关节功能。

  “纽扣花”畸形——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远端指间关节过度伸展。

  

  2.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

  不仅是RA的特异性皮肤表现,也是疾病活动的表现;

  位于关节隆突部位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附近、枕骨、跟腱。

  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

 

  类风湿结节——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

  几乎所有脏器如心、肺、眼等均可累及。

  (2)类风湿血管炎:皮肤缺血溃疡,眼巩膜炎。

  (3)肺:最常见的是肺间质病变,高分辨CT有助于早期诊断。还可并发肺内结节、胸膜炎。

  (4)血液系统:贫血和血小板增多。

  

  RA患者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并伴有脾大,部分患者血抗核抗体阳性,称为Felty综合征,多见于病程较长者。

  (5)干燥综合征:30%~40%。

  (6)其他:心包炎、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肾脏受累少见。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大纲只有影像学,不够)

  1.实验室——重要!

  (1)类风湿因子(RF):70%(+);

  滴度多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性相关;

  

  RF(-)不能排除RA;

  RF(+)也不一定能够诊断RA。

  (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重要!

  对于RA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敏感性66%,特异性95%。

  抗CCP高滴度阳性——预后不良的指征。

  (3)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活动性。

  (4)血常规:轻中度贫血、血小板增高。

  2.影像学检查

  (1)关节X线片——尤以手指及腕关节X线价值最高。

  早期: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

  长期慢性:典型的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及畸形。

 

  (2)手MRI:尤其增强MRI对早期诊断起重要辅助作用。

  (3)关节穿刺及关节镜检查。

  (4)肌肉骨骼超声技术

  可发现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腱鞘炎和骨侵蚀等,尤其是滑膜炎症和骨侵蚀,对早期诊断、判断活动性、监测治疗反应和指导用药等均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欧洲及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修订

  至少有一个关节肿痛,没有其他病因可以解释;

  传统X线没有发现典型骨侵蚀病变;

  满足以下各项的总分至少6分。

 

  (五)治疗——目的: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非甾体抗炎药:起效快,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同服。

  2.DMARD:首选甲氨蝶呤。

  延缓疾病进展,应尽早使用。

  其他: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硫唑嘌呤、环孢素、环磷酰胺;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

  3.糖皮质激素:

  迅速缓解症状。

  用于:DMARD起效前的“桥接治疗”,伴有间质性病变、皮肤血管炎等重要并发症的患者。

  口服泼尼松剂量<15mg/d;

  关节腔内注射适于单关节炎症突出或寡关节受累者,但一年内注射不宜超过4次。

  生物制剂DMARD:是治疗RA的重要药物。

  ①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

  ②CD20单克隆抗体。

  可减轻炎症,且可更好地抑制骨质破坏和疾病的进展。

  类风关的药物治疗

  1.NSAIDs+DMARD(首选甲氨蝶呤。还有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硫唑嘌呤、环孢素、环磷酰胺);

  2.激素(桥接、重症);

  3.生物制剂DMARD(最有效);

  ①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

  ②TNF-α拮抗剂(英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国产益赛普、白细胞介素-6受体)。

  4.手术: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滑膜切除术,

  晚期: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1.类风湿关节炎,受累关节最常见的是

  A.肩关节

  B.膝关节

  C.足关节

  D.近端指间关节

  E.远端指间关节

  『正确答案』D

  2.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最常见的表现是

  A.胸腔积液

  B.关节隆起部与受压部皮下出现无痛性结节

  C.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D.足跟、足掌部位痛

  E.小腿痛性皮下结节

  『正确答案』B

  3.女,35岁。双手第2、3、5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和双肘关节肿痛1年,伴晨僵1小时。查体:上述关节肿胀、压痛。实验室检查:ESR48mm/h,CRP升高。双手X线片;双手骨质疏松,第2近端指间关节可见骨质破坏。对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尿酸

  B.类风湿因子

  C.抗核抗体

  D.抗链“O”

  E.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正确答案』E

  (4-5题共用题干)

  女,45岁,双手指间关节疼痛半年,左腕关节肿痛1个月。查体:左腕关节肿胀,压痛(+),双手第2、4、5近端指间关节压痛(+),无肿胀。化验:ESR45mm/h,CRP18.7mg/L(正常<8mg/L),RF(-),抗CCP抗体RU/ml(正常<5RU/ml)。

  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湿性关节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骨关节炎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强直性脊柱炎

  『正确答案』D

  (4-5题共用题干)

  女,45岁,双手指间关节疼痛半年,左腕关节肿痛1个月。查体:左腕关节肿胀,压痛(+),双手第2、4、5近端指间关节压痛(+),无肿胀。化验:ESR45mm/h,CRPl8.7mg/L(正常<8mg/L),RF(-),抗CCP抗体RU/ml(正常<5RU/ml)。

  5.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柳氮磺胺吡啶

  B.地塞米松

  C.布洛芬

  D.青霉素

  E.甲氨蝶呤

  『正确答案』E

 

过关推荐:年星恒教育医师考试课程只要九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yy/80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