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医疗打卡龙岩事业单位联考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医学基础知识

1.脑和脊髓表面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

A.硬膜、蛛网膜、软膜

B.软膜、硬膜、蛛网膜

C.蛛网膜、软膜、硬膜

D.软膜、蛛网膜、硬膜

2.下列关于硬膜外隙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的间隙

B.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静脉丛和脊神经根等

C.此间隙略呈负压,与颅腔内相通

D.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的部位

3.下列关于脑脊液循环描述正确的是:

A.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直接流入静脉

B.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直接流入静脉

C.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直接流入静脉

D.蛛网膜下隙脑脊液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回流入血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中公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解剖学-脊髓和脑的被膜。(2)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那么由内向外则依次是软膜、蛛网膜和硬膜,有支持、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2.C。中公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解剖学-脊髓和脑的被膜。(2)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的间隙,此间隙略呈负压,与颅腔内不相通,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选择C选项。

3.D。中公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解剖学-脑和脊髓的血管。(2)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不断地产生→(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蛛网膜下隙→硬脑膜窦→颈内静脉。

临床基础知识

1.下列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变的风湿性疾病是:

A.类风湿关节炎

B.骨关节炎

C.风湿热

D.神经性关节炎

E.强直性脊柱炎

2.类风湿关节炎基础病变是:

A.附着点炎

B.关节腔炎

C.小血管炎

D.滑膜炎

E.泪腺炎

3.对于风湿热患者,下列辅助检查可能有提示作用:

A.C反应蛋白

B.抗“O”

C.血沉

D.心电图

E.血常规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科学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变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和干燥综合征(A对);骨关节炎属于退行性病变(B错);风湿热属于感染相关的风湿病变(C错);神经性关节病属于神经血管病变(D错);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柱关节病(E错)。故此题选A。

2.D。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科学风湿性疾病的病理。类风湿关节炎为滑膜炎(D对);强直性脊柱炎为附着点炎(A错);痛风为关节腔炎症(B错);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小血管炎(C错);干燥综合征为唾液腺炎、泪腺炎(E错)。故此题去选D。

3.B。中公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内科学风湿性疾病风湿热的辅助检查。抗“O”(B对)试验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提示作用。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C错)、C反应蛋白阳性(A错)等,仅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情况,对诊断本病并无特异性。心电图(C错)可提示风湿性心脏炎,而非风湿性关节炎。血常规(E错)仅能判断患儿是否有感染,且特异性低,因此对风湿性关节炎并没有提示作用。故此题选B。

护理专业知识

1.下列关于静脉输液原理陈述正确的是:

A.液体静压与大气压原理

B.虹吸原理

C.负压原理

D.重力作用

2.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

A.发热反应

B.空气栓塞

C.急性肺水肿

D.静脉炎

3.某病人在加压输液过程中,突感胸部异常不适,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发绀,伴濒死感,听诊心前区闻及响亮持续水泡声,此时应立即为患者取何种体位:

A.端坐位

B.头高足低位

C.半坐卧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中公解析: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

2.B。中公解析:静脉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空气栓塞、静脉炎,其中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输液反应。

3.D。中公解析:端坐位适用于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及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头低足高位适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十二指肠引流术,妊娠时胎膜早破,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的病人;半坐卧位适用于面部及颈部手术后、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腹腔盆腔有炎症、腹部手术后、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当发生空气栓塞时为使空气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应为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

医疗岗“作战装备”

护理/医基共:题紧扣历年考题!囊括备考重难点扫码即可领取

综合岗医疗岗备考讲座

√7日综合岗

√3日医疗岗

紧扣时政,剖析热点

揣摩题型,积极备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yy/74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