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风湿病的基本知识中医外治法治疗风湿


“风湿病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风湿病?

说起风湿病,有患者会不假思索地说:“不就是风湿和类风湿嘛。”其实并非那么简单。“风湿”一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湿,是指风湿性疾病,简称风湿病,是由不同病因(已知的或未知的)引起的涉及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血管等)的,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或)有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的一大类疾病。风湿病包括的范围甚广,是一个大家族,国内外将其分为10大类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感染性关节炎等。

狭义的风湿,一般是指传统意义上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名在早年叫法较广,但近十几年发现,本病除有关节炎症外,还有心脏等关节外表现,现称为“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之名渐消,但现在也把风湿热出现的关节炎称为风湿性关节炎。另外,农村病人把受风、受湿等出现关节疼痛的疾病也称为“风湿”,这类疾病一般理化检查均正常,患者主观症状较明显,西医无明确对应病名,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曾将本种疾病命名为“风湿寒性关节痛”。

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湿病”,一般是指广义的风湿病。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慢性渐进性,反复发作性,异质性,多系统、多器官性,多有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异常。风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2.风湿病包括哪些种类?

目前,国内学术界多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将现代风湿病分为10大类多个病种,包括以下疾病: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弥漫性筋膜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疾病、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其他(风湿性多肌痛、结节性红斑等)。

(2)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赖特(Reiter)综合征、炎性肠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炎等。

(3)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原发性、继发性。

(4)感染所致风湿性综合征:直接性(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等)、反应性(细菌性如急性风湿热、病毒性、免疫接种后、其他感染)。

(5)伴有风湿性疾病的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①结晶引起的疾病:单钠尿酸盐(痛风等)、双水焦磷酸钙(假性痛风、软骨硬化症等);②生化异常:淀粉样变性等、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等)、免疫缺陷病;③其他遗传病(遗传性骨关节病等)。

(6)肿瘤引起的骨关节病变: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

(7)神经血管疾病:神经病变性关节炎、挤压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红斑肢痛病、雷诺病等。

(8)骨及软骨疾病:骨质疏松、骨软化、增生性骨关节病、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骨炎(paget骨病、耻骨炎、髂骨致密性骨炎)、骨坏死、骨软骨炎、骨溶解和软骨溶解、肋软骨炎等。

(9)关节外风湿病:纤维肌痛综合征、下背痛及椎间盘病变、肌腱炎和(或)滑囊炎、腱鞘囊肿、慢性韧带及肌肉劳损、精神性风湿病、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各种疼痛综合征等。

(10)其他有关节表现的风湿病:复发性风湿病、间歇性关节积水、药物诱发的风湿性综合征、异物性滑膜炎、痤疮和化脓性汗腺炎、骨肌肉创伤、其他等。

由上可知,风湿病包括的范围很广,门类繁杂,性质各异。与临床各科几乎都有关系,如内科、外科、骨伤科、免疫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放射科等。因此,风湿病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3.中医对风湿病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也称痹证、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气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多有慢性、反复发作性、渐进性等特点,为疑难病。

“痹”作为风湿病最早的病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痹泛指机体为病邪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症。狭义之痹即指“痹证”“痹病”“风湿病”,是因风、寒、湿等邪杂合为患,造成机体气血闭阻,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重着等甚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如《黄帝内经》称风湿病为“痹”,其又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等多种痹病。而汉代张仲景则使用“风湿”一名,“痹”字奥僻,而“风湿”更大众化,使用“风湿病”之名更有利于学科建设,故目前倡用该名。然而,痹证、痹病与风湿病三名在历史文献中长期并存,有的已融入经典名言或已成为习惯,故本书有不少地方仍使用了痹、痹证、痹病等名。“风湿病”本系中医名称,故有时称“中医风湿病”,以便与西医风湿病相区别。

推拿按摩、热敷、艾灸、拔罐……这些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等痹证的治疗效果毋庸置疑。很多被类风湿关节炎困扰的朋友也很希望在家能自己施治。没问题!这些小知识请您收好,治疗之前记得阅读哦——

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通过体外给药作用于体表,起到就近驱邪、内病外治、调整脏腑治疗疾病的作用,在痹证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风湿病的中医外治法有哪些风湿病的中医外治法有针刺、灸法、温针、电针、神灯治疗仪(TDP),拔罐、推拿、中药熏蒸(洗)、敷贴(包括三伏贴及三九贴)、涂擦、蒸汽浴、中医定向透药等。中医外治法适合哪些风湿疾病呢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腰椎退变性疾病、产后风湿病、复发性口腔溃疡、骨质疏松、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间质性肺炎、痛风、雷诺病等风湿性疾病及免疫失调类疾病。风湿病适合冬病夏治吗很多人会问风湿病适合冬病夏治吗?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风寒湿痰瘀等邪气痹阻经络骨节,机体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具有遇寒、遇风、遇湿、遇劳加重,冬重夏轻的特点,并常伴有气血不足、阳气亏虚等表现。因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亦有欲盛欲旺之势,此时应充分顺应时令,借助外界阳气而温通人体阳气血脉、祛湿散寒、活血通络,可以病缓治本,纠正体质,从而对风湿病的治疗或预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些风湿病针灸治疗效果比较好针灸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其中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是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脊柱关节病以及其他风湿病所引起的各种痛症及伴随症状,也包括神经痛、内脏痛。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止痛与促进人体镇痛物质的分泌、提高痛阈、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局部微循环有关。而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和脊柱关节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关节疼痛,因此针灸治疗效果比较明显。针灸治疗风湿病的疗程是多久风湿病大多都是慢性病,因此针灸治疗的疗程要比一般的疾病长。有些风湿病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之分,发作的时候开始治疗,病情缓解后不能马上停止治疗,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一般针灸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风湿病患者治疗则以3个疗程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治疗后可休息1~2个月再进行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另外建议风湿病患者除了在夏季进行冬病夏治外,冬季也应予以相应治疗,冬季气候寒冷,经络气血遇寒运行不畅,容易导致风湿病症发作,冬病冬治能减少疾病的发作,改善病情。艾灸治疗风湿病有什么作用艾灸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的热门项目,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温热刺激人体的穴位或者特定部位,调整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风湿病很多都是由于感受风邪、湿邪、寒邪引起的,而艾灸具有很好的祛湿散寒作用,同时还能活血行气,补充体内的阳气,长期艾灸除了能防病保健,还能延年益寿。有哪些穴位风湿患者可以自行在家艾灸或者按摩可祛风止痛的穴位:风池、天柱、外关、后溪、风市等。可温经止痛的穴位:后溪、昆仑、命门、关元、神阙等。可祛湿化痰的穴位: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委中、太溪等。可清热止痛的穴位:大椎、曲池、内庭等,若是虚热证可用三阴交、照海、曲泉等。可益气养血的穴位: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等。可活血化瘀的穴位:膈俞、血海、三阴交等。风湿患者针灸或者拔火罐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一般患者艾灸或者拔火罐过后1~2个小时内不要洗澡碰水,而风湿患者应比一般患者时间再长点,尽量2~3小时内不要碰水。因为风湿患者大多与感受风、湿、寒邪有关,艾灸和火罐有助于祛除体内风寒湿邪气,但治疗之后患者的毛孔张开,这时候非常容易有风寒湿邪再次进入体内,因此治疗过后要注意保暖,不能马上洗澡。另外艾灸过后可以补充些温水,在饮食上也不要过食生冷,最后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哪些风湿病患者不适合艾灸

大多数风湿病患者都适合用艾灸进行治疗,以下几种情况除外。

①风湿患者正在发高烧时不适宜艾灸,低热可适当艾灸,具体情况由医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过高的情况下不适合艾灸。③合并心脏疾病时,若有严重的心动过度、心悸等情况下不适合艾灸。④风湿病患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咯血、吐血、咳血时不能艾灸。⑤有传染性皮肤病时不能艾灸。⑥对艾叶过敏的患者不宜艾灸。⑦患者过饱、过饥、过劳、醉酒、大怒、大恐、大惊的情况下也不宜艾灸。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yy/35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