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SLE治疗新动态SLE还有这些你不知道


觅健科普,让战狼更简单

上周,互助君关于有望治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CAR-T疗法的报道引来了大量蝶友的激烈讨论,详情见“炸了!CAR-T疗法有望‘治愈’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少蝶友们表示:终于看到希望了!希望能够早日运用到临床上来!是的,互助君也迫切希望,治愈红斑狼疮的方法能早日研发成功,并以亲民的价格运用到临床上来。最近几年,经过医药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很多治疗红斑狼疮的新药、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噌噌噌”地冒出来。这些新的科研有的还在研究中,有的在临床试验,有的已经开始逐步运用到临床。今天,互助君就来盘点盘点这些可喜的成果。

一、白介素-2(IL-2)

医院栗占国课题组早些时间在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杂志上发表文章Efficacyandsafetyoflow-doseIL-2inthetreatment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trial[1],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低剂量白介素-2(IL-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疗效及患者耐受性好,且可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这是继年该团队在NatureMedicine上发表IL-2治疗SLE获得成功后,再次通过前瞻性研究证明低剂量IL-2治疗SLE安全有效。现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低剂量IL-2可以用于治疗病情活动的SLE患者。近年来多个前瞻性研究证实,低剂量IL-2可用于活动性SLE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降低疾病活动评分,尤其对于皮肤和关节症状、LN效果明显,并可改善补体水平、降低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除了部分患者注射部位红肿和少数患者一过性发热以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自栗占国教授团队年IL-2研究成果发表以来,已带动多个低剂量IL-2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在临床上应用,促进低剂量IL-2治疗SLE临床治疗指南的制定,指导临床使用。

二、干扰素受体拮抗剂

8月2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Saphnelo(anifrolumab-fnia)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正在接受标准疗法的中度至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成人患者的治疗。新闻稿表示,这标志着I型干扰素(I型IFN)受体拮抗剂首次获得监管批准。图片来源:摄图网Saphnelo是一种“first-in-class”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与I型IFN受体的亚基1结合,阻断I型IFN的活性。I型IFN在狼疮的病理生理学中起核心作用,I型IFN信号转导增加与疾病活动和严重程度增加相关。在一项名为TULIP2的3期试验中,anifrolumab取得了显著降低疾病活动等积极结果。研究共包括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anifrolumab或安慰剂治疗,每4周给药一次,为期48周。实验结果显示,在52周后,接受anifrolumab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狼疮综合评价指数(BICLA)出现改善的比例分别为47.8%和31.5%。BICLA改善意味着红斑狼疮患者所有器官的疾病活动都有所改善,并且没有新的疾病爆发[2]。目前,Saphnelo还未在我国开展临床试验,大家可以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yy/109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