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曾小峰教授几代人努力30年,中国风湿免疫


年10月21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了《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通知对二级以上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标准。究竟我国目前风湿免疫学科发展的现状如何,距离国家要求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上存在多大的差距,而这一指南的出台对于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拜访了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

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已取得的

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正式成立,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我国风湿免疫专业已经取得了迅速发展。曾教授告诉记者,尽管目前我国风湿免疫专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风湿免疫专业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依然属于比较弱小的临床医学专业。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曾在年和年分别开展了两次从业人员调查。年的结果显示,我国当时仅有医院有风湿免疫科医生,真正有独医院只有一千多家,从业人员共计多人,其中医生多人;年,我国风湿免疫专业从业人员增长至多人,其中医生的数量增长为多人。曾教授表示,尽管从业人员和医生数量都有增长,但是与我国将近2亿多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相比较,其数量尚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曾教授认为,未来仍需进一步大力发展风湿免疫专科,同时要增加从业人员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善慢性疾病看病难的问题,也利于国家倡导的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

另外,曾教授特别提到了,目前由于我国风湿免疫科室和从业人员的不足而导致新药临床研究无法快速开展,阻滞了我国新药的研发进度。而作为近年来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风湿免疫性疾病新药层出不群,包括小分子化合物、生物制剂等,已经正在改变临床实践。

曾教授表示,经过3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确实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未来学科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加强研究能力的提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有质的飞跃。

我国风湿免疫疾病

诊疗水平和基础研究的成绩

在问及关于我国目前风湿免疫疾病诊疗水平与国际上是否存在差距时,曾教授非常自豪地表示,我国风湿免疫疾病的诊疗水平已经真正与国际接轨。国际上的新型治疗方法、新的药物,在我国都已经能够短时间内上市。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都做了很多的努力,近几年出台了多部风湿免疫疾病的共识以及指南,包括痛风的诊治指南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指南等,目前还正在制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指南,这些指南都是针对中国现有问题,根据中国的研究数据所制定的,因此都是符合中国特色的、接地气的指南。曾教授认为,指南的制定会极大地促进相关疾病的规范诊治,并最终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除了临床诊疗水平的规范与提高,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在大数据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建立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随后又在卫建委的要求下,建立了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基于CRDC,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开展20多种疾病的注册研究,数据量已经都是世界第一,包括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硬皮病等等,通过注册研究,我们已经了解到我国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治现状和临床表型,以及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差异。这些资料都是可以帮助制定指南共识的依据。曾教授也提出,大数据的录入质量要进一步提高,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系列真实世界研究和疾病队列预后研究都会陆续开展,研究结果的出台将对提高疾病诊疗水平和改善疾病预后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开展临床研究的同时,曾小峰教授强调学科要加大与基础学科的结合,强强联合来开展一些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基础与临床两方面的努力,将会帮助我们制定出适合中国患者的诊疗方案。

风湿免疫疾病在

不同科室诊治的区别

风湿免疫疾病涉及全身器官、系统,因此与其他临床科室存在疾病诊治类别的重叠,很多患者会进入到神经、口腔、眼科、血液、肾脏、骨科、心内科等科室就诊。在诊治风湿免疫疾病方面,风湿免疫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会有什么不同?

曾教授告诉记者,风湿免疫科在国外很早就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我们国家年才建立,已经落后国外有将近50年的历史。风湿免疫疾病绝大部分都是系统性疾病,不是一个脏器的疾病,系统性的疾病需要通过系统治疗才能得以控制。

如果很多疾病分散在不同的专科,就导致一些头疼治头脚痛治脚的问题。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这种疾病可以有肾脏受累,但是中国大数据分析结果提示,中国有脏器受累的狼疮患者中,仅有40%左右为肾脏受累,有很多没有肾脏受累,有一些有肾脏受累,但是程度轻,相反可能有很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所以这种情况,进入其他专科只能针对某一个器官,而风湿免疫科会给予系统的评估和治疗。这就是风湿免疫科与其他专科的最大区别。

“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指南”

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出台预示着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曾小峰教授认为文件出台是对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发展的巨大利好消息,也说明国家对风湿免疫专业非常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张乃铮教授就开始呼吁制定风湿免疫学科发展的计划,终于几代人共同的愿望实现了!曾教授对此感到欣慰。

医院共有家,医院家。按照通知要求,医院都必须要建立风湿免疫专科,有条件的医院也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科室;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建议应该至少要建立相应的专病门诊。而目前我国仅有多家医院有风湿免疫专科,因此距离通知要求的科室设置的规定还有很大差距。与科室建设密切相关的,风湿免疫专科人才培养的步伐也要加大,曾教授表示,仍然任重而道远!

风湿免疫专科扩充将为解决我国分级诊疗问题提供支持,届时患者无需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看病,直接可以在当地解决常见病的诊治问题。从长远来看,能在当地做好这些慢性、致残性疾病的患者管理,也就能够获得预后的改善,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这也是健康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环!

风湿界长期征稿:原创稿件及特约作者招募!

投稿邮箱:RP

high-m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95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