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厕所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狐小健向马桶里倒了一点洁厕灵,冒出盐酸的味道,轻轻一刷就刷干净了,也就是说,酸能够除垢。
但总有人觉得这套刷厕所的理论能够用于体内,说多喝醋就能把血管壁上的垃圾溶解清除,防止血栓,这个狐小健就不能理解了。
丁香医生还真就刨根问底了一回,其实咱们常说的醋是发酵食品,粮食或者果汁中的碳水化合物先被酵母转化成乙醇,再进一步被醋酸菌转化成醋酸。中国有陈醋、香醋、保健醋,国外有苹果醋、醋饮料以及醋胶囊。无论是哪种醋,主要的成分都是醋酸。除了水和醋酸,醋中的其它营养成分,浓度都很低,再考虑到每天喝的那口醋也就十几毫升,其中营养成分的量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在中国,人们对醋的保健功能是基于「相信」和「传统医学认为」,很少有人去进行科学试验。在西方,苹果醋的漫长历史使得它的「奇效」几乎出现在任何所知的疾病。虽然它是西方人的「传统瑰宝」,但是现代西方人还是很认真地去检验了一下,想看看传说中的奇效有多可靠。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查阅来源发现,醋能够软化血管,有降血脂的效果,这一说法,起源于十多年前的一些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研究本身非常初步,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更多更可靠的实验结果发表,所以此功效仍然存疑。不是说喝醋不好,但是喝醋是不是可以降血脂、软化血管真的不能确定。
说白了就是,以讹传讹;为什么有人信,因为盐酸能刷马桶,那么醋酸当然可以清血管喽~
输液通血管,一样不靠谱!
下水道堵了,灌上水用皮搋(chuai)子捅一捅就好了,没想到这套理论也用到了血管上,每年从秋天开始,医院诊所输液「通血管」的中老年人之间就多了起来,坊间传闻定期输液就能「冲开血管」、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好大夫在线告诉狐小健,不仅输液不能冲走血栓,并且大量输液,副作用多到难以想象!
1.容易诱发肾衰、心衰。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平时吃的药也比较多,调节能力变差,一旦输入大量液体,全身的血容量迅速增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容易诱发肾衰竭;如果是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大量输液时心脏的负担瞬间变重,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2.高烧、恶寒、过敏。老年人经常输液还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如发高烧、恶寒战栗等,而且很多中药会导致过敏,如果是去小的诊所挂水,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果难以想象。
3.静脉血管炎。输液也属于一种有创伤的操作(因为针穿破了皮肤、血管),老年人的抵抗力变差,反复扎针很容易出现静脉血管炎。
4.微血管的血栓。还要一种说法是输液药物中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这些微粒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时间长了不仅血管通不了,还会出现微血管血栓等问题。
所以说,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比如饮食要少油少盐、均衡营养、坚持每天运动等;如果是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药,医院做检查。一旦出现了头晕、胸闷、胸痛等任何不适症状,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要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是不是觉得是「老生常谈」?因为是正确的,所以医生们才能把它谈的长久嘛!
水果应该生吃还是熟吃?
天冷了,大家该吃些热的防寒,所以说,常吃的水果也要加热一下吃,是真的吗?
小编在网上查到,苹果蒸食服用可以止泻、排毒、易消化;柚子蒸熟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中老年人中风;肉桂红酒炖苹果可以养心安神;盐蒸橙子是防感冒的佳品……。在网上流行的这些食疗方子中,认为把水果做熟了吃比生吃更具有健康价值,甚至对一些疾病有一定的疗效,那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呢?
美食家
马博士谈营养给狐小健上了一课,大多数的新鲜水果含水分85%~90%,是膳食中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B族维生素、矿物质,有钾、镁、钙等和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重要来源。红色和黄色水果如芒果、柑橘、木瓜、山楂、杏等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枣类、柑橘类和浆果类(猕猴桃、草莓、黑加仑、刺梨等)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香蕉、黑加仑、枣、红果、龙眼等的钾含量较高。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及有机酸都能促进人体消化,尤其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水果中还含有许多黄酮类物质、芳香物质等植物化学物,具有特殊生物活性,有益于机体健康。
马博士说,因为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而维生素类的营养素又是非常特殊的,具有怕光、怕热、怕氧化的特点,所以把水果做熟,容易破坏其中的维生素。并且水果中原本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它们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做熟之后,这些物质部分也会受到破坏。因此,对于身体健康的人而言水果还是生吃比较好,可以得到水果中更完整的营养成分。但对于消化不良、吃水果不舒服、喝凉水容易拉肚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可以把水果做熟了吃,虽然会损失一些营养素,但更容易消化一些。
也就是说,吃水果不拉肚子,就不用加热,省了一道工序,再说了,加热了以后真不好吃。
吃柿子吃坏了,竟要花几千块来治!
要说秋天的水果,柿子可是一景,狐小健家的小区,秋天路边一排柿子树,经常有熟透掉下来的柿子呢!
可是,
放射科杨大夫又来吓人了,有位老人吃柿子吃出肠梗阻了!
两年前的一天,一个72岁的老人来急诊科看病,原因是有轻微的恶性,还呕吐过。没有具体的定位体征,急诊科对于这种急腹症首先要排除是否肠梗阻,拍了平片,结果有点可疑。于是,紧接着开了腹部CT,发现小肠有点轻度扩张积液。
我转过去问老人:「老太太,您最近吃过柿子?」
家人抢先回答:「是啊大夫,我妈就爱吃柿子,也不让她多吃,上周在家吃了两个后,说有点胃不舒服,就没再让她吃,真跟吃柿子有关系?」
是的,吃下去的柿子在老人的胃里和小肠里形成了结石,叫柿石,属于植物性结石的范畴,柿子、山楂中果胶和单宁酸含量较高,遇到酸性较高的胃液可发生凝固沉淀而形成植物性结石。一般认为空腹时食入多量柿子、山楂时引发植物性胃石机会更多。这种结石,跟常规理解的胆囊结石和肾结石等不同,看起来密度不高,而且里面含有气泡。如下图红箭所示。小肠里的柿石堵住了肠子,造成轻度梗阻的症状了。
当然,绝大多数人吃了柿子并不会形成柿石,但若口腔咀嚼能力下降,胃肠道蠕动功能也不佳的老人,部分胃肠道术后病人等,食用了柿子,尤其是空腹吃,就比较容易出问题了。
快来看!眼科医生的六个「护眼建议」
「你要是得了这个病,你该怎么治?」很多人得了病都想这么问医生,眼科医生沈旭中做出了回答,如何爱护自己的眼睛:
1.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不少视力变差是眼球血管病变引起的,而血压、血糖控制差都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影响眼睛的血液供应。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朋友,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并且注意定期体检,注意视力变化。
2.不要盯着强光源看,太阳、激光笔、电弧光等强光源,要尽量避免直视,否则可能造成黄斑(眼睛关键结构)被灼伤,导致永久性的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
3.注意佩戴太阳眼睛。研究发现,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与阳光照射有关。晴天外出时,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并佩戴合适的太阳眼镜,可能有助于减少黄斑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预防白内障等疾病。
4.注意让眼睛休息。现在电脑、手机都十分普及了,很多中老年朋友也很喜欢上网。但是长时间的盯着手机、电脑屏幕会让眼睛疲劳,减少眨眼的保护机制。所以,玩手机、电脑时注意每隔30~60分钟就停下来,看看远方,让眼睛休息一下。
5.警惕眼睛生病的警示
很多时候,我们是没办法完全避免眼睛不出一点小毛病的,而很多小毛病如果能及时发现、治疗,会得到更好康复的。当出现下列视力异常时,最好尽早去看眼科医生:
视力下降:眼睛突然看不见,但一会就好了,这种情况通常在1小时之内能恢复,视力丧失的时间从几秒钟到几十分钟;持续性视力丧失,持续一天以上视力不恢复;看不清东西,同时还伴有眼睛痛。
视物变形或变色:看东西弯曲变形,直线看成了弯曲的线,出现了扭曲的情况;有时是看东西变暗,或者发红、发黄。
眼前漂浮物或黑影:眼前飘动的小黑影,形状不一,有点状、线状、蚊子样、蜘蛛网样等等,尤其是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
闪光感:眼前有闪电一样的感觉,也有可能是光点或光环,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复视:看东西出现重影,通俗讲就是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走楼梯时容易踩空而摔跤。有时只有一只眼睛有这种复视的情况,遮住就会好;有时两只眼睛都会有这个问题,看东西就会让人很晕。
视野缺损:视野越来越窄,甚至到最后只能看见正前方的东西,好像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有时会因为看不见而撞上旁边的东西。可能的眼科疾病和内科疾病。
以上症状,有的可能是上年纪后的自然改变,有的症状虽然看似不重,但有可能隐藏着重大疾病的风险。
6.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无论对眼睛还是对身体,好的生活习惯总百利而无一害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不吸烟、限酒。
OK,Ending时刻到了,狐小健再次提醒各位,我们的血管不是下水道,不能按通马桶的方法通血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