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23岁女子突发脑卒中得救青年需警惕


近日,驿城区23岁的刘女士在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失语,并伴有偏身肢体活动障碍,医院快速转医院救治。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杨留生发现患者属于急性卒中后,立即与急诊卒中值班医生于广周共同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查体时发现患者意识模糊、言语不能,NIHSS评分13分;初步考虑为颅内大脑动脉的急性梗塞!”于广周立即为刘女士一键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紧急进行头颅核磁共振证实: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左侧基底节区急性期脑梗死。

绿色通道下,于广周立即与家属沟通后启动急诊动脉取栓治疗流程、紧急制定了周密详细的手术方案;经过1个小时20分钟的努力,于广周医师、刘丹医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介入取栓手术治疗,但是取出的血栓却令人非常诧异—竟然是一团“水晶状血栓”。为保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刘女士被送至卒中救治单元进一步观察治疗。

术后

术前

“血管就像一条条河流,而血栓就是河流里的石头,而且这个石头会越变越大,最终导致河流堵塞。”常年工作在卒中救治一线的于广周认为,为刘女士取出的血栓性状和他日常工作中为患者取出的血栓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随即请驻马店医院卒中中心、神内三科主任高立功前来会诊。

“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卒中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高立功介绍说,青年卒中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心源性栓塞、镰状细胞贫血、夹层、烟雾病、血管炎、药物滥用、高凝状态和神经系统遗传病等,根据患者的年龄、起病形式考虑心源性栓塞可能性大,高立功立即组织医务人员为刘女士进行卒中病因的系统筛查。

“水晶状血栓”

“检查中发现,患者心脏左房内存在有巨大左房粘液瘤58*36mm,心房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约占50%,病人年龄多数在3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位于左心房者多见,约占80%。”高立功向家属介绍并解释病情,患者目前卒中症状已经得到控制,但心脏彩超检查出的粘液瘤是刘女士突发脑梗的原因,原则上应立即手术治疗,否则患者随时有可能会再次发生脑梗。

要不是救治及时,这个年仅23岁的生命可能就要画上句号。经过卒中单元的系统治疗,刘女士言语、肢体功能也已逐渐恢复正常,近日即将出院。家属表示,待刘女士精神好转后还要入住医院进行粘液瘤切除术,彻底消除隐患。

相信在大多数人眼里,卒中是一种老年易患疾病,其实不然。高立功介绍说,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卒中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加之现在青年人饮食习惯不好、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比较紧张等综合因素,使卒中年轻化趋势也日益明显。高立功提醒广大青年:青年卒中不容忽视,常常合并其他系统的原发病,应尽早发现,及时医院就诊,才能避免卒中事件的发生。(陈毅于广周)

END

监制米云鹏/主编丁宏伟/编辑陈毅

驻马店医院团结奉献仁爱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65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