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仍然呈现居高不下的趋势,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更是心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而该病的并发症之一室间隔穿孔更加严重致命,有很多患者还没有得到治疗就已经死亡。
首先,和大家分享两个病例。
病例一:患者女,入院前16.5小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伴出汗,伴后背部放射痛,无咽部紧缩感,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无头痛、眩晕等症状,在家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来院查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查床旁心脏彩超示:符合冠心病心肌梗塞声像图改变,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穿孔。
心电图示
超声图像
病例二:患者女,入院前10小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伴心悸、大汗、全身乏力,伴上腹疼痛、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症状持续无缓解,无明显后背部放射痛、咽部紧缩感,无头痛、眩晕等症状,来院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侧壁心肌梗塞,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术,结果示:LM(-),LAD近段斑块,中段肌桥收缩期狭窄80%,LCX远段狭窄60%,RCA近段闭塞,同期RCA支架植入术。6天后,为患者查体发现,患者血压偏低,心脏听诊左胸骨下区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随为患者做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示:符合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声像图改变。
心电图示
超声图像
室间隔穿孔有哪些高危因素?
首次心肌梗死、高龄女性、高血压和吸烟。室间隔穿孔通常发生于心肌梗死后一周内,胸痛再次发作,呼吸困难、突然血压降低或休克。几乎50%病人心前区出现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并可扪及震颤,迅速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
正常心脏血液循环示意图
室间隔穿孔多有大面积透壁心肌梗死基础,可以是贯通性穿孔,也可以是匍行性不规则穿孔。其中病例一的穿孔类型如图A所示,病例二的穿孔类型如图B所示。
单纯型室间隔穿孔(A)与复杂型室间隔穿孔(B)
心肌梗死部位及对应冠脉图示
病理生理的特点为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从而加重右心室负荷,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因右心室容量负荷加重,肺内血流量增加,从而左心容量负荷加重,出现肺淤血,顽固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
室间隔穿孔多继发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引起的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起病凶险,病死率高。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侧支循环少,发生闭塞后更易导致心肌梗死,且梗死后心肌弹性及应力明显减弱,室间隔穿孔发生率大大增加。左前降支完全闭塞可引起左心室室壁瘤形成。
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我们只能使出杀手锏——经胸超声心动图。
超声诊断要点:
①直接征象表现为左室壁不同程度的节段性运动异常,以广泛前壁和前间壁为主,部分合并有室壁瘤形成,另可见室间隔回声失落,典型者呈隧道样改变,常发生部位为近心尖部肌部室间隔,CDFI可见室间隔左向右的彩色血流分流信号及收缩期高速的过隔湍流血流频谱;
②间接征象包括左房、左室增大,房室瓣膜不同程度反流;
③除此之外,还要认真诊断和排除心肌梗死的其他并发症,包括乳头肌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假性室壁瘤及游离壁破裂等;
④另该病应与先天性室间隔肌部缺损鉴别,诊断要点为缺损周围心肌无收缩,部分有心尖部室壁瘤改变,且临床体征表现为新增的心脏收缩期杂音
治疗
目前针对上述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经皮心室重建术等。
由于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高,介入封堵治疗被寄予厚望。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严格掌握适应证及介入时机,介入治疗可能获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治疗是复杂的,需要护理、影像、外科和介入相关专业知识等支持,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发展,期望能降低该病的病死率,使患者受益。
所以,当遇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作为超人的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观察左心室近心尖部心肌梗死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有无连续中断及分流信号,一旦发现,及时通知临床医师,使患者能及早进行手术治疗,降低死亡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