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脑梗死如此普遍,这究竟是什么病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02/4690927.html

01

概述

·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组织缺血、缺氧

·溶栓治疗、卒中单元治疗为主

·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危及生命

02

疾病定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03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1:1。该病主要发生在汉族,少数民族少见。

04

疾病类型

脑梗死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为以下两类。

(1)依据病因分类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2依据梗死部位分类

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

此外,围产期新生儿卒中是脑梗死的一窦静脉血栓形成和新生儿出血性卒中。

05

病因

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及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各个病因分型方法标准不同,但均将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作为脑梗死最主要的三种病因。

1、基本病因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的机制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动脉栓塞、载体动脉病变堵塞穿支动脉及低灌注。

(2)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栓塞主要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黏液瘤等。

(3)小动脉闭塞

·主要为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硬化性病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等。

·少部分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引起。

·小穿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及遗传性疾病等也可导致小穿支动脉闭塞。

·脑分水岭梗死主要病因为边缘带小动脉缺血,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麻醉药过量、降压药使用不当、心脏手术合并低血压及严重脱水等。

06

诱发因素

·烟雾病是脑梗死的高危病因。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是该病的高危病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

·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病。

07

症状

初期脑梗死患者一般意识清醒;中期出现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四肢瘫、昏迷、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晚期并发脑疝时,常危及生命,最终导致脑死亡。

08

前兆

部分患者脑梗死发作前,可先出现阵发性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如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麻木、瘫痪,头晕、黑朦等。

(1)早期症状

脑梗死没有特定的早期症状,症状视梗死部位、面积,阻塞血管等原因不同而不同。

(2)典型症状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两类。

总体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也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一般意识清楚,病情严重时可进展为脑疝及脑死亡。

(3)伴随症状

常伴随原发病的症状,如精神障碍、感觉异常等。

09

就医

脑梗死起病急,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达到高峰,当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短暂性头晕、头痛以及复发性肢体无力。

10

诊断依据

患者具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中老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病史,发病前有反复的阵发性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发生,发生时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对应的脑中的部位与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的病变范围一致,可明确诊断。

11

相关检查

(1)血液化验及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有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2)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的类型视不同个体、年龄及其他因素而不同。神经科医生可能会在诊室提出问题并且进行相对简单的测试,用来判断肌肉、运动、健康状况以及感官功能的好坏。

(3)颅脑CT

患者接受CT检查时,不要佩戴金属耳环、耳钉、项链等饰品。头颅CT平扫为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利于早期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判别。

(4)颅脑MRI

脑梗死发病数小时后,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可发现脑干、小脑梗死及小灶梗死。但MRI的最大缺陷是诊断急性脑出血不如CT灵敏。

(5)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发现颅内大动脉狭窄、闭塞,评估侧支循环及监测微栓子,评估脑血液循环状况。可显示动脉硬化斑块、血管狭窄及闭塞。

(6)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可显示脑部大动脉的狭窄、闭塞和其他血管病变,如血管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及烟雾病等。

12

鉴别诊断

脑梗死需要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及颅内病变相鉴别。

13

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实施以个体化为原则的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

14

日常

患者应当健康饮食,营养均衡,禁烟禁酒,低盐低脂、高纤维、足量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患者应当积极配合治疗,如果留有后遗症则积极进行心理康复和日常护理,以求可以回归正常的社会活动。

15

家庭护理

脑梗死患者家属应对此病应有初步认知,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工作,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抚和鼓励,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勤加锻炼、定期复查。

对卧床患者,家属应做好护理工作,及时翻身擦洗,防止吸入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日常家庭饮食应注意合理营养,荤素搭配,强调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参考资料:

1.脑梗死损伤·百度医典

(图片来源网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61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