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全称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少数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静脉输液并发症:
21%的外周静脉输液病人都会发生不同的并发症:
62%皮下血肿
27%药物外渗
6%静脉破裂损伤
2%留置管道脱落
2%表浅静脉炎
0.5%静脉渗血
0.5%局部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治疗费用;
病人满意度下降;
医患投诉;
病理改变
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静脉炎的分级0级:
无不良反应;
Ⅰ级:
沿静脉途径疼痛2天;
Ⅱ级:
疼痛3~5天和/或红肿或水泡;
Ⅲ级:
疼痛5天和/或红肿或水泡;
Ⅳ级:
疼痛不能耐受而停药。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化学性
药物刺激引起,如靜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像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
机械性
导管持续性输液,可使静脉壁直接损伤或因各种机械冲击原因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细菌性
穿刺部位感染,或留置导管逆行感染。
血栓性
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粒形成栓子。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机能;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输注速度
液流血流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致渗出而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外周小静脉5ml/min
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
肘部及上臂静脉—ml/min
锁骨下静脉1—1.5L/min
上腔静脉2—2.5L/min
不容忽略血流变缓的的因素:
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
卧床或术后下肢活动少血流缓慢
局部包扎与滞动
静脉炎的预防一避免化学性静脉炎
在允许的前提下,充分稀释输注的药液,缓慢滴注;
刺激性药物输注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管路;
刺激性药物输注前后,应用甾体类药物(如氢考等)滴注;
为什么留置针保留时间短?
管径小于3.0mm的血管留置套管针时,69.9%的患者置管不超过3天,有的只保留1天,4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
静脉炎的预防二避免机械性静脉炎
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
留置针封管的正确方法/封管液的配置;
留置管道的材料;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感染因素
预防感染的新观点:
实施输液治疗时应使用手套,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楀尰闄㈠摢瀹跺ソ鐧界櫆椋庢不鐤椾腑鑽湁浠涔?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