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病科是内科学里唯一不以脏器系统命名的学科。
其靶组织不仅仅是细胞之间、脏器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还囊括了血管、血液、肌肉、神经、骨骼等。
临床涉及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产科、皮肤科、儿科、神经精神科、肿瘤科等多学科,既可有风湿病本身的多系统临床表现,也常伴严重的并发症。
同一风湿病首发症状和体征不一,首诊科室常分布在风湿免疫科以外的各学科,且常被当成疑难杂症而误诊或漏诊。
由于免疫自身失衡,风湿免疫病不可避免会继发或合并免疫防御及免疫监控功能的缺陷,因此风湿病与感染、肿瘤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由此可见,多脏器多系统受累的复杂疑难风湿病的诊断及成功救治离不开坚实的全科医学知识及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协作诊疗模式。
虽然MDT在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脏疾病等慢性疾病诊疗中应用已久,但在风湿病的临床中尚未形成规范的程序,也未广泛的应用,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积极推行。
MDT的模式与内涵
MDT在20世纪50年代即被引入临床,20世纪90年代逐渐推广形成一种新兴的诊疗模式。
MDT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或患者,组建固定的MDT团队,定期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诊疗方案临床诊疗模式。
它既有别于传统三级诊疗模式(即主任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也有别于传统的逐一或单次的多学科会诊。
真正意义上的MDT的具体实施应该是由专科申请,医院组织,主要针对复杂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高难度手术需多学科协作的患者;高风险患者手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管理;以及其他需多学科协作诊治的情况,组建多学科副高以上的固定专家团队,定期、定时、定址的临床讨论,制定最佳的临床综合诊疗方案。并定期对患者诊治效果进行反馈、评估,及时修正和调整诊治方案。
这种系统管理的MDT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大大减少单学科医师的主观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误治,医院解决疑难复杂、急医院整体诊治水平,最终使患者成为最大受益者。
发热查因MDT
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病因繁多,分布在感染、呼吸、血液、风湿免疫、肿瘤、普外科等各学科,由于首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各异、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不恰当应用、以及随着临床诊治水平提高仍不能明确发热原因而符合FUO标准的患者更加难以确诊等各方面因素,导致目前所面临的FUO更加扑所迷离,成为临床最棘手的疾病之一。
感染、自身免疫、肿瘤仍是FUO的三大最常见原因,FUO-MDT团队的组建必须包含这3个专业在内的临床各相关专科及影像、检验、病理等多学科医师。
在FUO-MDT临床讨论中,风湿科医师在FUO-MDT中的最大作用就是要有效鉴别非感染非肿瘤性发热,并通过详细体查及免疫学检测筛查CTD证据。
放射科医师应与多学科会诊医师共同阅片,结合患者X线片、B超、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MRI等影像学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感染科和相关专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检测、感染相关血清学或细胞学指标及抗感染药物的覆盖与发热的关系等分析是否有感染性疾病、部位及进一步的处理意见;
血液科、肿瘤科医师则应根据临床资料及骨髓检查、肿瘤学标记物及相关的影像学资料等排查血液、淋巴系统等恶性肿瘤性疾病;
药剂师则可对诊断性治疗及已明确病因或致病原的药物选择提出参考性意见。
就目前风湿科收治的FUO患者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难点仍然是淋巴瘤和AOSD。
淋巴瘤病程时间长短不一、临床症状千变万化、单次病理活检难以确诊等无限扩大了FUO的诊疗难度,有部分患者多次淋巴结活检甚至开腹深部淋巴结活检最后得以确诊。
值得强调的是在FUO-MDT中离不开相关外科及腔镜医师的积极配合,对只要能获取到的人体组织标本和病原体都应第一时间内获取,以尽早获得诊断的金标准依据。
FUO涉及学科众多,积极运用FUO-MDT团队协作,优化FUO诊疗流程,提高FUO确诊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CTD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MDT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临床常表现为干咳、活动后气促,首诊科室常以呼吸科为主。
我国一项研究显示,CTD相关ILD,CTD-ILD)占总ILD的比例高达67%。
自年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ATS/ERS)发布了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IIP)国际共识以来,MDT模式在ILD诊疗中得以迅速推广并成为常规。
常规ILD-MDT团队至少包含呼吸、风湿免疫、感染、放射影像、病理科医师及药剂师各1名。
随着风湿病学飞速发展,CTD-ILD日益受重视。年ATS/ERS发布的专家共识将达不到某特定CTD分类标准,但又表现有某些临床或血清学的自身免疫特征的ILD患者定义为具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pneum-oniawithautoimmunefeatures,IPAF)。
临床上严重的CTD-ILD患者由于免疫紊乱常可并发肺泡出血或继发感染,在影像学上常常难以明确病因和病原体,既是临床上诊治最棘手的问题,也是病死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ILD的MDT中除了要高效鉴定IIP和CTD-ILD外,还要有胸外、影像介入、检验、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获取病理组织和明确病原体的方法和途径。
及早地为患者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为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机。
CTD-ILD的MDT诊疗团队的综合诊治将大大地避免经验性的诊治误差,大大地改善CTD-ILD患者的预后。
风湿性眼病MDT
风湿性眼病是各种风湿免疫病尤其是弥慢性CTD、血管炎病、炎症性关节炎等相关的眼部受累,可累及眼球任何部位及眼周组织,如角膜、结膜、巩膜、葡萄膜、玻璃体、视网膜、泪腺等,且不同风湿病受累部位不一,常随原发病情反复发作,严重时可致失明。
某些风湿性疾病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如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白塞病等,眼科常为首诊科室。
随着风湿科眼科MDT协作诊疗的日益完善,眼科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自身免疫因素筛查也日益重视。在风湿性眼病MDT具体运作中,风湿科和眼科各司其职。
对高度疑诊风湿性眼病的患者,首先由眼科医师完善眼部局部检查明确眼部病变定位及病变性质,然后由风湿科医师结合眼部病变进行系统病史询问、体查,并进行相应的风湿病实验室和影像学筛查得出结论,最后结合眼科的局部治疗及风湿科的系统治疗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临床上各种疑难眼病如果出现任何提示自身免疫因素的症征,强烈建议启动风湿性眼病MDT,尽早诊断明确,制定和给予合理的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方案,才能及时有效地减少眼病发作、减少眼残。
MDT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医学模式之一,是对临床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攻坚克难的有力手段。
风湿免疫疾病绝大多数为全身性多系统受累,对于诊断不清、有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疑难危重患者的诊疗应该由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先进的MDT诊疗模式。
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模式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误治,又能缩短患者诊治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最重要的是患者可以得到最佳的诊疗方法和最佳的诊疗效果,大大提高风湿免疫疾病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的诊疗水平。
本文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2(8):-.
转自:中华医学网
作者:谢希陈进伟
热文回顾
科普|认识真实的骨关节炎——关于骨关节炎的5大问题!(上)
科普|认识真实的骨关节炎——关于骨关节炎的5大问题!(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白癜风症狀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