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死亡率曾,血管炎相关胃肠道危重症


白癜风有看好的没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累及消化道,是血管炎预后极差的危险因素之一。年5月20-22日,中华医学会风湿学会分会第25次学术会议在深圳召开,本次大会大咖云集,亮点纷呈。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教授在大会上就《血管炎相关胃肠道危重症》作了精彩介绍,会后“医学界”有幸邀请到了田新平教授,做客医学界“名医功夫茶”CRA特别现场,给全国风湿免疫科医者递招。图为田新平教授做客直播间

血管炎相关胃肠道(GI)危重症:

危险性极高,诊断率仅约30%!血管炎患者的GI症状较为常见,但是,由血管炎造成的GI受累(产生病变)的发生率却十分之低,甚至可以说罕见。然而,血管炎一旦累及GI,危险性极高。在70年代前,血管炎若累及GI,患者的死亡率近百分之百,而在90年代后,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十年存活率已提高到了56%。但是,血管炎累及GI至今仍强烈提示着血管炎预后不良。若合并腹膜炎、穿孔、缺血性梗死或肠闭塞,死亡率更是显著提升。据统计,高达22%-54%的GI受累患者为重症,需要手术治疗。田新平教授指出,早期、及时诊断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然而,根据尸检报告的记录,绝大多数(69%)患者都没有得到及时诊断,甚至临床从未怀疑过GI的受累。这与血管炎的GI受累发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无关系。

累及GI的四大血管炎一览

1gA血管炎(HSP):50%-80%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31%-54%

中性粒细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5%-40%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23%-40%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5%-30%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5%-10%

白塞病(BD):10%-20%

临床以腹痛为主,还可表现为这些症状

腹痛是血管炎相关GI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见于几乎所有(86%-97%)患者。因此,甚至有学者亮出观点——血管炎患者若无腹痛,可不考虑GI受累。此外,GI受累还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4%)、肠梗阻(17%)、肠穿孔(10%),以及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呕吐(17%)、腹泻(14%)、发热(7%)、消瘦(7%)、黄疸(3%)等。

胃镜不能明确诊断,辅助检查还靠这些!

1内镜内镜下,血管炎的GI受累的常见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糜烂、出血点、水肿、黏膜下出血、结节样改变、溃疡,易被诊断为胃炎、食道炎、十二指肠炎。其内镜下最典型的改变为多发、小的圆形溃疡伴有充血。然而,近来研究发现,一些Gl严重受累的患者内镜下表现可无异常。因此,内镜在诊断血管炎GI受累中的作用存有争议。2CT血管炎引起的GI病变通常累及小肠、大肠,最典型的表现为肠壁水肿、增厚,偶伴有输尿管的扩张。图1肠壁水肿、增厚,出现靶心征3多层螺旋CT(MDCT)MDCT可帮助我们鉴别病变位于动脉系统还是静脉系统,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如下图2、3、4所示。图2小肠活动性出血图3MDCT显示急性动脉阻塞导致的肠道病变图4MDCT显示急性静脉阻塞导致的肠道病变

如何确诊,须与哪些疾病作鉴别?

田新平教授根据自己几十年从医经验分享道,若患者已有血管炎病史,并出现了GI症状,尤其是腹痛,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判断是否病变累及GI。若患者无血管炎史,则应依靠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但最终确诊还要依靠组织学证据。鉴别诊断在血管炎累及GI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血管炎患者的治疗药物包括激素,因此,首先我们需要鉴别患者的GI症状是否为药源性。其次,还需排除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造成的类似病变。根据大量文献,田新平教授总结道,若患者满足下列任一条,则极可能为血管炎累及GI:

年轻人出现的系膜缺血改变;

其他炎症较少累及的GI部位出现了病变,如胃、十二指肠、直肠;

病变弥漫,同时累及小肠和大肠;

出现了多系统受累,如同时伴有泌尿生殖系统受累。

血管炎累及GI的治疗选择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是标准治疗方案。若Gl病变严重时,应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CTX。但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在控制炎症的同时,也能造成肠壁变薄,在一些患者中甚至可诱发穿孔。而由于免疫抑制剂可能逆糖皮质激素造成的肠壁变薄现象,因此,应强调及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减少穿孔发生率。并且,在使用激素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在剂量上,给与足量的激素,二是应尽快降低至较低剂量激素,缩短激素的使用时间。■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TNFi比如,在AAV中,可使用利妥昔单抗;在BD中,可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等。■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若患者合并血栓,无论是动脉血栓还是静脉,都应考虑同时配合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手术治疗出现严重缺血、穿孔、腹膜炎表现时,应紧急剖腹探查,切除受累部分。■并发症治疗若患者出现瘘管或胰腺受累等并发症,也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小结:血管炎相关GI危重症尽管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危险性极高,能威胁患者生命。早期、及时诊断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尸检报告提示,高达69%的血管炎相关GI危重症患者未得到明确诊断,可见,这一问题给临床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与挑战。血管炎相关GI危重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组织学活检的证据是确诊的金标准。但患者若已明确存在血管炎病史,出现了GI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也可判断是否病变累及GI。血管炎累及GI的标准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也可根据情况使用生物制剂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若有适应证,应行紧急剖腹探查。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

本文作者:晏妮

责任编辑:卡带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ss/92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