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
能口服不注射,
能肌注不静脉。
“据相关调查发现,门诊注射室里的输液病人近一半是自己主动向医生提出要求输液的,这是因为很多人都以为打针比吃药效果好、起效快。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谨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原则
药物的剂型有很多种,选用药物剂型时要根据病情的需要、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来综合考虑。
急症病人为了使药效迅速发挥,应该采取注射液、栓剂、汤剂或舌下含片等。对于需要药物作用持久、延缓的,可以采用丸剂、缓释片剂等。有些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治疗作用不同,如硫酸镁制成溶液口服药有致泻作用,而制成注射液有抗惊厥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剂型选用原则为:“能口服的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意思是指用药时要首选口服制剂,其次是肌肉注射,最后才选择静脉注射。
注射剂易混微粒杂质
静脉注射给药就是俗称的打吊针,不需要经过口服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是所有给药方式当中最快产生药效的,但是危险性也相对较高。这是由于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可以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迫使机体承担起强加于它的吸收、代谢工作,很容易出问题,而且会直接损害肝、肾等器官,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大量文献和研究表明,通过显微镜下鉴别,注射剂中存在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可能是经过各种途径(如在生产中或配药操作过程中)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其粒径在1~50μm之间。尽管国家有注射剂微粒数量的限度要求,但只对大于10μm的微粒有要求,对小于10μm的微粒无要求。另外,医院在配药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带入一些肉眼观察不到的微粒。
输液中微粒的危害“微粒不能被代谢出体外,可以在体内长期存在,可导致静脉炎、血管栓塞、肺栓塞和肉芽肿、热源样反应等。1造成局部组织栓塞或坏死
成人毛细血管管径直径6μm~8μm,婴幼儿的毛细血管管径直径仅仅3μm~5μm。当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微粒,就可以直接堵塞毛细血管,小动脉的阻塞可抑制氧化代谢或其他代谢活动,导致细胞损伤和器官坏死。
2引起静脉炎
微粒在进入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引起血管内壁刺激损伤使血管壁正常状态发生改变,变得不光滑,引起血小板的黏着,导致静脉炎的产生。研究表明:输液中微粒含量的多少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占70%左右。
3引起肉芽肿的产生
微粒进入人体后,它会随着血液流动进入肺、脑、肾等器官,这些器官里的吞噬细胞在吞噬微粒后死亡,细胞释放的一种水解蛋白会不断的黏附另一个吞噬细胞,这样死亡细胞会越黏附越大,停留在肺、脑、肾、眼等毛细血管的密集的组织形成肉芽肿。造成微循环障碍。甚至死亡。
4引起药物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
羟乙基淀粉不溶性微粒、右旋糖酐、细菌的尸体、霉菌的孢子等作为异性蛋白质多次刺激肌体可引起变态反应,导致药疹、血管红肿、血管炎、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
5引起肿瘤形成和肿瘤样反应
石棉纤维常可引起肺癌,当大量放射性微粒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引起白血病或白细胞减少症。
年药品不良反应,静脉注射给药占59.7%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注射给药占59.7%、其他注射给药(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等)占3.4%、口服给药占33.7%。
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都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赞赏
长按环孢素胶囊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ss/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