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医学网:CMVD的检测缺少直观的影像学基础,是临床研究的瓶颈与未来亟待完善的方向。《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发布之后对微血管疾病的诊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否请您谈谈您对于此共识发布后的对于疾病诊治的感想?
答
于青教授:微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均缺乏对微血管疾病的统一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对策。《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是首部探寻微血管疾病共同防控策略的专家共识。微血管疾病涉及到多个器官,如心、脑、肾、视网膜、外周血管等。比如肾脏是血管非常丰富的器官,肾小球主要是毛细血管球,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脏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肾损害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等均是肾脏微血管病的原因,可造成肾功能的逐渐丢失。伴有继发性肾脏微血管病的患者往往同时患其它器官的微血管病,如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因此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该《共识》从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评估、诊断、诊断辅助技术及治疗策略等全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建议,为微血管疾病的防治增加了新的思路。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沟通,为我们更好地全面认识、诊治微血管疾病提供理论基础,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问
医学网:学科的发展除了前辈专家们奠定的坚实基础之外,也离不开中青年学者们的积极参与,据了解,中国老年医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即将成立青年专业委员会,您作为中青年杰出代表之一,能否请您谈谈您对于专委会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及期望?
答
于青教授:非常感谢和珍惜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工作中。青年专委会的成立,为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我迫切希望在这个学术平台中,能和各位老师多方面地交流、组织系统地学术活动。在这里我们可以针对临床难点、重点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并对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相对薄弱的微循环疾病领域,开展更多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促进多学科合作与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该领域学术发展。
问
医学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医生也是如此。中青年医生正处在技术的上升期,请您分享一下如何可以促进临床基本功的迅速成长?
答
于青教授:临床医学是实践医学。临床诊治正确与否,除了靠认识手段的先进性和获得资料的完整性、客观性以外,还要靠思维方法的正确性。作为医生首先要对患者抱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要求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还要接受继续教育。要具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理论不断转变,知识不断扩展,技术不断创新,临床医生是要终生不断学习的职业。医学还是一门经验学科,坚持实践第一,理论知识很好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并虚心向他人学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善于总结,敢于冒险,勇于担当。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鞭策自己学习-实践-总结-思考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专家简介扫描
于青,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医院南部执行主任。
长期从事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肾脏疾病的诊治及危重病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尤其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上海市肾脏病学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会委员;医院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
承担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多篇。
大家好!由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ss/1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