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关于皮肤瘙痒,你还需要知道的事
科普系列
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为我们提供一个保护屏障,具有感觉功能,可调节体温、代谢,同时具有免疫作用。
在肾脏疾病中,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以额部、项背部、前臂手掌部高发,持续时间不等,瘙痒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肾脏病变类型无明显相关,夏季可能加重,有的仅表现为干燥、瘙痒、湿疹、皮肤硬化及色素沉着,有的则表现为皮肤坏死、感染。透析患者的皮肤问题发生率几乎高达%,当出现皮肤瘙痒伴皮疹时,大家往往仅联想到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而透析患者的皮疹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近日我科收治了一名四肢皮肤瘙痒伴皮疹的透析患者,最终却诊断考虑嗜酸性肉芽肿多血管炎,因该病罕见,发病率低,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大多患者在出现多个器官损害后才得以确诊,预后较差,治疗难度增加,因此需加强对该类疾病早期系统的认识,重视透析患者皮肤问题,及时作出合理诊断与治疗。
概述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鼻窦、肺、皮肤、神经系统、心脏、胃肠道、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且不可逆转,病因不明,危害严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0-40岁,男女均可发病,国外的报道总患病率为10.7-13.0/百万,在支气管哮喘人群中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5年生存率为68%~%,10年生存率约79.4%。
临床表现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不具备特异性,皮肤受累时常表现为四肢及头皮的紫癜、结节、丘疹等;肾脏受累时可单纯尿检异常,肾功能衰竭等,是致死原因之一;肺部可能是最先受到累及的器官,大部分患者以喘息发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鼻炎,肺部游走性或一过性浸润影是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肺部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可出现肺部磨玻璃影,肺外周小结节、气道壁增厚和支气管扩张;心脏心累时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是首位死亡原因,其他扩张性心肌病、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包积液等等;胃肠道受累时出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肾脏穿孔、肠梗阻、腹膜炎、腹水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垂腕或足下垂)、感觉运动混合型外周神经病变,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也是致死原因之一。
同时,各个疾病的分期症状也并不相同,EGPA的自然病程分为三期,分别为前驱期、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期和血管炎期:
前驱期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不适,多种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咳嗽、呼吸困难,与哮喘鉴别较困难,部分病人鼻窦、眼眶受累,极少会出现鼻腔及鼻窦肉芽肿、出血及鼻腔结痂,还可能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及神经性耳聋等。
组织浸润期表现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肺部、心脏、胃肠道等器官存在浸润。
血管炎期常常有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发热、咯血、皮肤损害、心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损伤等。
累及多个脏器
诊断
(1)哮喘样症状;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0%或绝对值≥1.5×/L);
(3)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病变;
(4)非固定性肺浸润;
(5)鼻窦炎;
(6)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
符合4条或以上者可诊断EGPA。EGPA的诊断需与喘息样发作性疾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疾病、其他血管炎等相鉴别,一旦确诊,需详细评估呼吸系统、肾、心脏、胃肠道和(或)外周神经等多器官受累情况。
治疗
治疗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等,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受累的器官、病情是否活动等因素进行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激素或必要时联用免疫抑制剂,可明显改善EGPA患者的预后。
小结
嗜酸性肉芽肿多血管炎比较少见,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相对不足,不仅要加强对该病早期系统认识,也要重视透析患者皮肤问题,即使只是出现皮肤瘙痒伴皮疹,也要及时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ss/1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