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选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41(9):-.
ANCA作为小血管炎的生物学标志物,主要存在于ANCA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患者中,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GPA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EGPA),也可存在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自身免疫病,以及恶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药物诱导性血管炎等。临床实验室检测ANCA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国内尚缺乏ANCA检测的临床应用共识供临床及实验室遵循。因此,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自身抗体检测专业委员会于年9月组织了国内临床实验室、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健康体检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等多学科专家召开本共识的启动会。本共识的制定,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实验室对ANCA检测的临床应用范围、临床意义解读等方面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ANCA检测方法、检测程序、荧光模型判读及结果报告,最终为临床提供规范可靠的ANCA检测报告,以及临床意义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解释。
本文仅对共识的建议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年第九期进行全文阅读。
ANCA检测的临床应用范围
建议1 推荐对临床疑似AAV患者检测ANCA。ANCA检测也可用于非AAV的自身免疫病如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自身免疫病,及淋巴瘤、药物诱导性血管炎及感染性疾病等其他疾病患者。
ANCA检测程序
建议2 采用IIF检测ANCA时,推荐以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为实验基质。
建议3 采用IIF检测ANCA时,血清的稀释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检测试剂而采用倍比稀释系统或稀释系统,所用二抗应使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抗体。
建议4 实验室进行ANCA检测时应有完善可靠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IIF检测ANCA的室内质控应包括cANCA、pANCA的阳性和弱阳性质控品,以及阴性质控品。
建议5 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可采用多种免疫学方法检测,应注意不同检测方法临床应用的优缺点。
建议6 推荐定量检测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对患者病情监测时建议选择同一厂家的定量检测试剂进行动态观察。
建议7 建议临床疑似AAV患者,采用IIF-ANCA联合抗MPO抗体、抗PR3抗体检测。而对于初诊的临床疑似MPA、GPA患者,可使用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抗MPO抗体、抗PR3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阴性,但临床仍高度怀疑小血管炎,应使用其他免疫学方法和/或IIF-ANCA进行重复检测。
建议8 对于其他ANCA相关疾病患者,建议在IIF-ANCA检测结果阳性后,再进行针对各种靶抗原的ANCA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
IIF-ANCA荧光模型鉴定要点
建议9 IIF-ANCA荧光模型分为cANCA、pANCA及不典型ANCA(不典型cANCA和不典型pANCA)。推荐cANCA和pANCA为必报荧光模型,不典型ANCA(不典型cANCA和不典型pANCA)为选报荧光模型。
ANCA检测结果报告
建议10 IIF-ANCA检测结果判读及报告人员应有培训、考核记录及定期进行结果判读比对。
建议11 IIF-ANCA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测方法、定性结果(阳性/阴性)、荧光模型、滴度、参考区间及必要的临床建议。
建议12 ANCA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MPO抗体、抗PR3抗体)的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测方法、结果(若为定量检测方法应包含定量数值和单位)、参考区间及必要的临床建议。
来源:中华医学网
赞赏
长按白驳风专家在线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ks/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