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杏林译海尿液sCD163活动性小血


血管炎是血管壁炎症和坏死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Wegener肉芽肿(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常累及肾小球从而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不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体内常出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因此ANCA阳性的血管炎又被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ANCA浓度的升高并不能很好的反应疾病的活动性,临床常用的其他指标比如蛋白尿、血尿、血肌酐等亦不能较好的反应小血管炎肾损伤的活动性。最近,爱尔兰、德国和荷兰的研究者发现尿液sCD水平与活动性小血管炎肾损伤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疾病标志物,文章发表在肾脏病学著名杂志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Nephrology上。CD表达在单核巨噬细胞表面,是血红蛋白的清道夫受体,在炎症刺激下可被酶切为sCD63而进入体液,sCD的确切功能尚未知。研究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例小血管炎的尿液sCD水平,其中有26例(14.6%)为活动性小血管炎肾损伤患者。为了消除个体间的差异,sCD表示为与尿肌酐的比值。研究者发现与活动性小血管炎肾外损伤、缓解期小血管炎肾损伤及缓解期小血管炎肾外损伤相比,活动性小血管炎肾损伤的sCD浓度明显升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4,最适的cutoff值为0.3ng/mmol。研究者以0.3ng/mmol为标准,用另外3个队列对尿液sCD的诊断价值进行了验证,敏感性分别为87%、73%、79%。另外,研究者发现在活动性小血管炎肾损伤患者的血液中sCD水平未见明显升高,这提示尿液sCD可能来自肾脏局部,这与小血管炎肾损伤患者的肾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同时研究者在动物模型中也发现了CD与CD(M2型巨噬细胞标志)共定位。在动物模型中,尿液sCD的高峰出现在第28天,在第56天下降至正常水平,而小鼠肾脏组织学的表现出现在第56天,这提示尿液sCD可能是疾病活动性的早期标志物,能够在肾脏机构破坏之前发现活动性小血管炎肾损伤。译者及通讯员:逄璐,男。硕士研究生。医院检验科。电子信箱:panglusilence

.







































新疆白癜风医院
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ks/1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