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医案分享以脉断病,方证对应,中医辨治


白癜风是什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0321/4358301.html

肌衄病

西医称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毛细血管后,静脉的一种过敏性小血管炎。中医文献早有论述,属“葡萄疫”“温热发斑”范畴。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尤以女性多见。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常伴有关节痛、腹痛及消化道出血,肾小球肾炎,但血小板不减少。西医查不出发病原因,常与感染、药物、食物、昆虫叮咬、化学物理因素等相关。

西医对于肌衄病的治疗:单纯皮肤型的以口服抗组织胺剂为主,伴关节痛的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进行肾损伤的则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有肠胃症状的则予糖皮质激素或麻黄碱治疗。

现代中医认为:肌衄病多为外感风、湿、热诸邪,内伤主要在脾、两肾,均能导致血不循经,溢出外络,凝滞肌肤发为紫斑。累及脏腑则致便血、尿血诸症。患者以青少年为主,女性尤多,皮疹多发于下肢,特别是小腿伸侧为重,初起在皮肤上发现针尖至榆钱大小的瘀点瘀斑和斑血疹。分为以下五种类型:风热伤营症,湿热蕰阳症,阴虚火旺症,统摄无权症,脾胃阳虚症。

中医诊治:以脉辨证阴阳病位寒热虚实的盛衰,结合方证对应治疗。

案例:肖某,女,10岁。年末首诊。

症见:双下肢伸侧发淡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面有紫褐色皮疹,脸面部额下与下颌部有黑褐色皮疹,不痒不痛,已有3年之久,医院医院就诊,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给予正规的西药治疗,无法治愈。

后经人介绍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刻诊,面色黧黑,额上及颌部有紫黑色皮疹,双下肢伸侧长有淡红色皮疹间杂黑褐色皮疹,舌质淡红,苔薄白,较湿润,脉滑数,右寸微向外上溢,左尺较弱,口合,饮食可,睡眠佳,大便干。

据脉辨证:整体脉滑数属风热伤营,右脉寸微,上溢,尺脉较弱,应为阴邪向上外越,肾内阳虚不能内守。左脉沉细数为阴虚内热,右为胆胃不降,肺不降,咽喉疼痛不适。辨为风热伤营血瘀伤阴而郁热。

治法:疏风清热健脾凉血。方用银翘散合四君子汤加味。

药物:荆芥,银花,连召,杏仁,防风,柴胡,疏散风热;紫草,茜草,赤白芍,仙鹤草,白茅根,丹皮,丹参,三七,青黛(包煎),凉血止血化瘀;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白豆蔻,薏米仁,健脾祛湿,共7剂。

二诊:患者脉已转缓,右外寸微上溢,咽部滤泡增生,咽部不适。脉右关沉实,大便干结,右尺点点弦点点涩现象,下焦有瘀血,舌质淡红苔白微黄,辨上焦风热未尽,中焦郁阻,下焦瘀血。方用银翘散合核桃承气汤加减。

药物:桃仁,桂枝,厚朴,大黄,芒硝,枳实,丹皮,赤芍,丹参,茯苓,白术,茜草,仙鹤草,益母草,紫草,党参,甘草,白茅根,三七,青黛(包煎),疏散风热清通中下焦瘀热,共7剂。

三诊:原有紫褐色皮疹全部消失,新疹再未续发,中下焦瘀阻已畅通。舌象、脉象均转正常,为防止复发,予归脾丸加减制丸服。

药物:黄芪,炙远志,龙眼肉,牡丹皮,丹参,白茅,当归,炙甘草,白术,炒枣仁,桂枝,茜草,忍冬藤,仙鹤草,茯苓,木香,地黄,紫草,桃仁,三七,西洋参,10付共研末制丸,一日两次每次10g,温开水送服。

跟踪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ks/115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