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炎

中医怎么治川崎病


昨天的文章《SARS病毒是针对华人的生物基因武器吗?》发表后,有网友留言要求谈谈川崎病中医怎么看。下面介绍一下中西医治疗川崎病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对于如此棘手的疾病,中医能够一剂见效吗?

西医怎么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本病的婴儿及儿童均可发病,但80~85%患者在5岁以内,好发于6~18个月婴儿,男孩较多,无明显季节性。

本病病因未明,但发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地方性。

主要表现:长期的高烧,高烧5天以上,而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双侧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和皲裂、出血,杨梅舌,口腔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手指和脚趾的肿胀、发硬;在急性期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不定形皮疹,皮疹的形态是多样的,可以是猩红热样的,可能是荨麻疹或者丘疹样。

主要危害:还是心脏损害,心脏血管系统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部分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超过一半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日后追踪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

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瘢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

此外,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胆囊水肿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还可能出现肠道假性阻塞、无菌性脑膜炎、黄疸、腹泻等合并症。

治疗方法:目前本病尚无特异疗法,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症,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及血栓性阻塞。

KD的治疗主要如下:

1.阿司匹林(ASA):具有抗炎、抗血小板作用,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日本学者推荐中等剂量,即口服剂量为30~50mg/(kg.d),热退后10~30mg(/kg.d),一般持续用药达3个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提出大剂量ASA口服剂量为80~mg(/kg.d),持续服药至病程第14天,以后3~5mg(/kg.d),至病程6~8周。

2.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GG):经多数学者研究报道,KD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发生率为35~45%;阿司匹林及IVGG联用组发生率为15~25%。美国AHA提出: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均应使用IVGG;日本川崎病研究组提出IVGG疗法适应证为冠状动脉瘤高危患者。

3.皮质激素:年Kato等单用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结果认为应用泼尼松可促进冠状动脉瘤形成,单用泼尼松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65%(单用ASA发生率为11%)。简瑞祥等的研究表明,ASA与泼尼松龙合用治疗KD,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由于IVGG价格昂贵,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病变,ASA及泼尼松龙合用治疗KD值得商榷,尚须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以便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4.IVGG不反应者(nonresponders)的对策:IVGG不反应者是指KD发病3~90d内,大剂量IVGG治疗KD后发热(>38℃)持续48~72h和CRP等检查未改善者。

对策:(1)重复IVGG;(2)皮质激素治疗;(3)乌司他丁(蛋白酶抑制药);(4)抗细胞因子疗法。Nonaka(年)对IVGG不反应者推荐静注泼尼松龙+IVGG合用治疗,值得临床试用。其适应证以不退热为前提,危险度评分为高危型。

西医治疗川崎病遇到的问题

1.误诊和滥用抗生素耽误病情

因为本病首先是发热,一般会当作普通的感冒治疗,国内的情况大多会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对本病无效,持续高烧5天以上有经验的医生才会考虑川崎病。

2.病因不明,无特效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不是因为病毒、病菌、衣原体等治病体感染,西医找不到发病原因,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程容易长期化,导致心脏、血管系统受损。

中医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西医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就像早熟的中华文化一样,中医很早就达到了人类文明的高峰。

面对未知的敌人,中医怎样对付它呢?昨天我们介绍了《来自高维度文明的“中医生理学”》,如何以化繁为简的方法对付未知的疾病。

1.西医的思维模式是低维度的微观-宏观的方法

比如要知道一个瓶子的容积,西医的方法是要得到这个瓶子的形状和尺寸的所有细节,然后用一大堆复杂的微积分公式计算。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是微观-宏观的方法,也就是要将一个对象的所有细节全部精确掌握,针对每一个不同形状的灯泡,都必须通过%的正确测量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一旦某个细节出错,结果全错。

西医认为如果不知道具体的病原体是什么,就无法治疗疾病。并将此看成是真理。针对人体这样超级复杂的系统,西医从微观入手,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生理和代谢,想要精确掌握其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完全超出人类当前的能力。这就是西药开发成功率极低及副作用不可避免的原因。

2.中医的思维模式是高维度的宏观-宏观的方法

而中医呢,直接将水倒满瓶子,然后再将瓶子中的水倒入量杯中。容积就出来了。这种思维方法是宏观-宏观的方法,不管什么形状的瓶子,都可以几秒钟直接得出结果。

也就是说,中医不关心微观上病原体是什么,只关心它对人体的机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然后纠正这种影响就可以了,就像爱迪生不需要关心一个容器的形状和尺寸,中医也不需要知道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还是衣原体。

这是一种处理超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方法,从思维模式上比西医至少高了一个维度。哪怕遇到西医从未见过的病原体,中医一样可以根据人体对病原体的生理反应处方开药。

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

A西医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5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