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在临床常见以下几种:色素性紫癜性皮病、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白塞病、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下面展示4例周萌老师中医辨证治疗皮肤血管炎的医案:
1、男,66岁,主诉:双侧胫前暗红色斑片1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胫前细小暗红色紫癜样丘疹,后逐渐融合成片,无痒痛及其他不适。近来,因长时间站立行走、工作繁忙,皮疹加重伴乏力腰酸。舌暗淡,苔白润,脉沉缓。专科检查:双侧胫前铁锈色斑片及斑块,压之不褪色,边界不清。诊断: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经中药辨证治疗12天后,皮疹缩小,皮色变浅,乏力、腰酸好转。以下为治疗前后对比照片:
2、男,48岁,主诉:下肢多处红斑、结节,伴疼痛3年余。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多处红斑、结节,伴疼痛,局部无红肿、破溃,期间未系统用药,症状未见好转。后反复出现口腔、阴囊溃疡,及眼部不适等,多次在外院治疗,诊断为“白塞氏病”,西医予激素、抗生素等治疗,症状不减,反而加重。前来就诊,症见:口腔黏膜溃疡,下肢红斑、结节、疼痛,伴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腹胀纳呆,大便溏泻。舌质暗红,苔白滑夹黄,脉沉弦滑。诊断:白塞氏病。经中药辨证治疗11个月后,皮疹消退、无复发。以下为治疗前后对比照片:
3、女,21岁,主诉:双大腿伸侧红斑、结节,伴疼痛半月余。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大腿伸侧散在红斑、结节,伴肌肉疼痛,全身乏力,医院就诊,查血沉25mm/h;超敏C蛋白9.96mg/L;肝功:ALT:U/L,AST:67U/L;抗角蛋白抗体:阳性;血常规:WBC:3.*9/L;免疫球蛋白M:2.g/L,尿常规、尿素、肌酐、抗核抗体及狼疮相关抗体检查阴性,诊断为结节性红斑,经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求诊,症见:双大腿伸侧散在红斑、结节,高出皮肤,伴疼痛,皮损无破溃、坏死,口干心烦,纳差腹胀,寐差,小便黄,大便干,舌紫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结节性红斑。经中药辨证治疗1个月后,红斑基本消退。以下为治疗前后对比照片:
4、女,19岁,主诉:双下肢暗红色斑片、丘疹1年。1年前足背处出现散在红斑、丘疹,后逐渐加重,融合成片,颜色变暗,发展至双小腿,丘疹有破溃、结痂。曾多次在外院诊治,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前来就诊,症见:双下肢暗红色斑片,压之不褪色,以足背外缘及外踝周围为重,散在丘疹、结痂,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食欠佳,二便尚可。舌质暗淡,苔白,脉弦细无力。诊断: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中药辨证治疗1月后,皮损颜色变浅。以下为治疗前后对比照片:
周萌老师指出:皮肤血管炎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感染、炎症性疾病、药物、肿瘤等方面有关。目前西医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不确切。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血热、血瘀、脾肾亏虚有关,准确辩证施治,临床收效良好。
(编辑:黄雪)
在对话框发送以下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科普及调护知识。发送“文章”即可阅读周萌老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关键词:头皮屑、青春痘、痤疮、毛囊炎、唇炎、黄褐斑、疥疮、带状疱疹、单纯糠疹、白癜风、湿疹、瘙痒、银屑病、护肤、养生、节气、荨麻疹、过敏、脱发、甲癣、灰指甲、丹毒、淤积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上火、热气、湿热、寒凉食物、水痘、过敏原、消化不良、花粉症、皮肤溃疡、鱼鳞病、疖肿、结节性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性软疣、丝状疣、神经性皮炎、日晒相关的皮肤病、脂溢性角化病、尖锐湿疣等。
赞赏
长按鐩栧崥澹櫧鐧滈閬洊娑叉槸涓嶆槸娌荤櫧鐧滈鐨勮嵂鐗?璐靛窞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