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开始了第1天的正式学术议程。大会发布了国内首部专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专家共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呼吸领域专家共识(年版)》(简称《共识》)。该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共同组织国内呼吸领域肺癌专家撰写,以期推动我国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共识》的制定流程体现了国际水准的严谨性
图为: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
《共识》编写组组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医院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主任白春学教授介绍,“不同于化疗和小分子靶向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抗血管生成治疗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可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通过联合化疗或小分子靶向药物,从而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理念和药物被引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之中,国际上已将其作为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选择。但目前国内专门针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使用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尚属空白。”
以我国原创性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显著提高晚期肺癌疗效
会上,《共识》执笔专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宋勇教授和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白冲教授分别解读了《共识》中有关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一线用药及特殊人群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推荐。
图为: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肺癌综合诊治中心主任宋勇教授
图为:第二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白冲教授
基于中国Ⅲ期注册研究、多项II期研究、IV期研究,及多项荟萃分析。专家组推荐含铂双药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用于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含铂双药化疗药物一线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晚期NSCLC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首次使中国晚期NSCLC患者(不限组织学类型)的OS远远超过了1年,客观缓解率(ORR)翻倍,且安全性非常良好。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中国Ⅲ期注册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晚期NSCLC患者例,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ORR分别为35.4%和19.5%(P=0.),临床获益率(CBR,定义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总的比例)分别为73.3%和64.0%(P=0.),中位TTP分别为6.3和3.6个月(P=0.),中位OS分别为13.75和9.77个月(P<0.)。证实晚期NSCLC患者(包括肺鳞癌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临床获益显著。基于以上研究,于年被中国食品与药品管理总局(CFDA)批准用于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
另一项II期研究探讨了紫杉醇/卡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比紫杉醇/卡铂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例患者,试验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可显著提高16周?24周PFS率,16周试验组和对照组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是92%和77%(P=0.),2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PFS率分别是80%和60%(P=0.),ORR分别为39.3%和23.0%(P=0.),DCR分别为90.2%和67.2%(P=0.)。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安全性好,未观察到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肺鳞癌患者没有发生出血现象。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年会上报道了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NSCLC的Ⅳ期研究结果。这项多中心、开放性Ⅳ期研究共纳入例晚期NSCLC患者,中位TTP为7.37个月,中位OS为17.57个月,再次验证了Ⅲ期注册研究的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已在我国投入临床使用十年,也是我国晚期肺鳞癌唯一可推荐的已上市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拥有最多中国患者循证证据和临床使用经验,并被“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专家共识(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版”以及“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年版)”等多种国内指南或共识推荐。
继ECOG、AVAiL等研究在欧美人群中证实贝伐珠单抗的生存获益之后(仅限于非鳞癌患者),我国开展的BEYOND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卡铂用于中国晚期非鳞NSCLC人群的疗效与安全性。基于此,共识专家组推荐联合铂类双药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非鳞NSCLC的一线治疗。
此外,本共识还针对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在以下晚期NSCLC特定人群中的使用策略进行了推荐,包括:EGFR突变患者、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脑转移患者及老年患者。
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在中国的使用将更加有章可循
图左起分别为:宋勇教授、周建英教授、陈良安教授、
白春学教授、李为民教授、白冲教授、胡成平教授
发布会专题讨论环节上,《共识》专家组副组长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陈良安教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成平教授、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浙江大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教授共同探讨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我国肺癌临床实践的意义。
多年来,晚期NSCLC的传统治疗手段主要为化疗及放疗,虽仍为基石但已达到了疗效瓶颈。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治疗手段仍非常有限。对此,专家组介绍:“国内外多个临床研究都已证实,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为无驱动基因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亦可带来显著生存获益。而对于有明确驱动基因的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使其疗效在原有靶向治疗基础上有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们对肿瘤微环境的了解,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在晚期NSCLC的地位愈加重要。抗血管生成治疗应尽早(一线)、持续使用。”白春学教授最后表示,“本共识将使广大中国肺癌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使用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来专家组也会根据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对共识进行及时更新。相信本共识必将使广大肺癌患者获益。”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中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cr/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