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于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医生首先报告的,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男童比例大于女童。因为对这种病知之甚少,所以好多医生误将川崎病当普通感冒,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可弥补的损伤。近年来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增多,已经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易累及冠状动脉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因为目前川崎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比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立克次体、支原体感染)有关,但均未得到证实,发病机制可能是感染原的超抗原诱发了宝宝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全身的血管炎。
真实案例
半月前,因发热来我院就诊的患儿小玉(化名),体温最高39℃,无寒战、抽搐及皮疹,伴偶咳(1-2声/次),无气喘及呼吸困难。于我院门诊,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清金糖浆”治疗1天,仍有反复发热,体温波动于39℃左右,为进一步诊治,收小玉住院治疗。自患病以来,小玉神志清楚,但精神、食乳欠佳,大、小便正常。
住院第三天,小玉开始出现各种疑似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双眼结膜稍充血,口唇潮红、口腔黏膜弥漫充血,全身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掌跖红斑及手足硬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我院在收治川崎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通过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心脏B超,最后确诊为小玉为川崎病。
▲小玉的皮肤症状
针对川崎病的治疗,我院住院部有一定的经验,根据小玉的病情制定了诊疗方案,因小儿川崎病病情变化快,住院部全体医护人员,及时和小玉父母沟通,并立即给予人免疫丙种球蛋白及对症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经过大约10天的治疗,小玉病情逐渐好转,复查血常规、血沉、肝肾功、电解质等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目前已痊愈出院。家长对于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对医护人员深表谢意!
川崎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只要是有血管的地方,都有可能会病变。初期表现与感冒相似,发烧、出疹子,所以容易误诊。
川崎病患儿一般延误一个星期,容易损害心脏,特别是容易损害冠状动脉。大概每10个川崎病患儿中有两到三个,因为延误治疗时间加重患儿的病情。而川崎病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缺血性心脏病或者猝死等突发情况。
如果错过治疗时机,还会引起肝脏、心、肺、肾脏等器官的病变,而这些变化,从外观是看不出来的。多发于6个月~5岁儿童,具有发病急、对患儿伤害大的特点。
值得患儿家长放心的是,川崎病是可以治愈的,可怕的是很多人对它一无所知。因此加强认知,对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小结
川崎病病因不明,发病早期和感冒相似,无法预防,若出现任何疑似症状,医院,防范于未然至关重要。一旦确诊,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尽快住院治疗,大部分川崎病预后良好。川崎病患儿在病情稳定后,应定期复查和随访。
住院部简介
儿科住院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医疗、护理技术全面。主要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小儿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新生儿疾病,年出院病人余人次。
医院二楼,病区分为两部分,共设有床位75张,搬迁至朱雀大街新院址后,床位将增至张。现设有抢救室、单人VIP病房、双人间、多人间等。其中二病区专为小婴儿设置,全部为单间病房,环境整洁、温馨、安静、卫生,给患儿舒适的体验。
人员梯队
住院部特聘杨水葱教授、李月华教授、焦富勇教授等10余位儿科专家,现共有医护人员48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9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护士23人。
儿科医护是一支团结奋进、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的团队。不仅拥有众多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还有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医师,多年来一直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技能娴熟,面带微笑”。用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护理,呵护祖国的花朵。
文章创作
●编辑:许建光
●审稿:住院部夏利医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住院部
近期热文点击浏览▼
流感横行,儿童超7成!赶快学习这篇科普
知否知否,应对流感儿推手法往这瞅
又到了流感高发季节,宝宝该如何预防?
医学知识点击浏览▼
宝宝感冒咳嗽拉肚子,这篇图文帮您忙!
宝宝感冒,什么方法最行之有效?
宝宝脾虚胃口差、不长个、爱感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his.com/xyxc/8038.html